九天民俗技艺团
九天民俗技艺团为台湾的民俗技艺团体,位于台中市大雅区大肚山上的九天灵修院(九天玄女庙)。原为庙会上的阵头表演团体,将台湾汉族习俗技艺转变至剧场艺术文化。为台中市杰出演艺团队与文建会(今文化部)国家优良扶植团队(国家级表演团队)。2012年导演冯凯将其故事拍成电影《阵头》[1]。
介绍
编辑1995年由九天玄女庙出身的许振荣创立,将民间习俗技艺提升至剧场艺术文化层次,近年来九天的鼓艺表演与神偶艺阵,不仅多次参与台湾大型庆典活动(包含中华民国国庆)的表演,更受邀前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非洲等地区进行巡回演出。
组织
编辑- 行政团队
- 团长/制作人
- 副团长
- 艺术顾问
- 艺术总监
- 艺术行政经理
- 会计部行政助理
- 企划部行政助理
- 鼓乐总监
- 鼓乐助教
- 演出团队
- 美术设计师
- 专职演员(8人)
大事纪
编辑- 1996-2003年:扛三太子(仙尪)徒步台湾环岛[2]。
- 2002-2006年间多次受邀前往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地演出。
- 2004年:徒步背鼓登上玉山峰。
- 2006年:举办“文化朝圣、背鼓环岛苦行”徒步背鼓巡回23个县市文化局演出。
- 2007年:获邀前往美国巡演一个月及欧洲捷克布拉格国际大展的演出。
- 2008年及2010年:与日本鬼太鼓座合作演出。于西湖渡假村举办“好神打鼓季”。
- 2009年:代表台湾参加“非洲布基纳法索-古都古非洲夜”演出。参与青辅会辅导青少年就学就业试办计划。
- 2010年:前往日本鸟取县“鸟曲艺能祭典”交流演出,以及参加“厦门市两岸民间艺术节”演出。参与青辅会第二届辅导青少年就学就业计划,策划2010年台北市国际花卉博览会开幕典礼“花神的礼赞”表演节目之一,以及双十国庆大游行。
- 2011年:受邀参加福州市“两岸民间文化节及陈靖姑文化节”交流演出。扛着代表台湾文化意象的三太子神偶,挑战“四大极地超级马拉松巡回赛”之撒哈拉沙漠赛。参与青辅会第三届辅导青少年就学就业计划,受台中市政府邀请担任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开幕典礼节目艺术总监及总策划一职,以及受邀合作策划2011全民运动会开闭幕活动,担任“编导组”之一。
- 2012年:与台湾国乐团合作,成为第一个把民间习俗技艺带入国家音乐厅的阵头团体[3]。11月受邀于第49届金马奖担任表演团体。
-
九天灵修院大殿内的神明
-
九天灵修院庙前的广场
演出项目
编辑- 剧场
- 乞丐太子:2010年创作,以传统“大仙尪”为主题的作品[4],以偶剧及真人形式的戏情式演出,融合“王子复仇记”寓言性的剧情。
- 出将:以肢体表达为主要呈现,诠释八家将与官将首的传统文化特色,希望能让民众更加认识台湾宗教与家将的传统艺术的距离。
- 斗阵:与如果儿童剧团合作大戏“斗阵!范谢将军之兄弟情深”,希望以与传统性的民俗技术团体合作创作,将台湾特有的庙会风情结合现代戏剧的儿童剧。
- 众神也疯狂:与如果儿童剧团合作,希望透过具有文化忠孝节义的故事,让现代孩子可以更深刻感受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 庙会演艺:九天的创团作品,由传统庙会活动衍生出来的表演艺术,演出内容主要以鼓艺及传统神偶、家将(官将首)为主,并以九天独有的“艺阵式剧场”形式打破传统艺阵及表演艺术的藩篱,希望透过单元性质的演出,让观众能够了解台湾拥自己的文化艺术。
- 表演类别
- 鼓艺:由台湾传统“三笔路仔”(开路鼓)演变而来,创出九天最早期的四拍基本鼓,而后陆续创作出,“齐天战鼓”、“战神鼓”、“道鼓”等曲目;2006年更邀请台湾音乐家曾德伟为九天编制鼓曲,创作出更多风格的鼓曲,包含“龙王鼓”、“怒涛”、“欢乐”等。
- 家将:2008年九天将艺阵文化中的八家将及官将首等元素,融合舞蹈、武术,创作出家将类作节目“出将”。八家将源自福建沿海,透过海来台传至台湾南部,台湾日治时期诸多抗日烈士以八家将团为掩饰,集结抗日人士,发生西来庵事件,导致八家将的“面师”逃至嘉义。官将首则发源1950年以后,于台北新庄发展出来。
- 神偶:仙尪又称神童或神将,仙尪又分大仙尪、小仙尪;大仙尪就是神将或称将爷,小仙尪则称神童。其源由众说纷纭,有说发源自宜兰,也有发源自云林北港,更有一说是源自大陆傩剧,然不管源自何处,都已是台湾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九天将其融入戏剧元素,让神偶表演更为精致,成为台湾的文化特色之一。
参考资料
编辑- ^ 助九天灵修院盖宿舍 企业率先募款[永久失效链接]
- ^ 九天民俗技藝團 - 成就與榮耀.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 ^ 九天、NCO合作 到国家音乐厅“尬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广新闻网,2012年10月29日
- ^ 九天民俗技藝團 - 藝術表演.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