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音乐厅,位于台湾台北市,与国家戏剧院合称为“国家两厅院”,为台湾重要的音乐表演场地,被誉为世界百大厅院之一。[1]原隶属教育部国立中正文化中心,2014年4月2日改为文化部监督之行政法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管理。

国家音乐厅
National Concert Hall
2023年的国家音乐厅
概要
状态使用中
类型音乐厅
建筑风格中国宫殿式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地址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1号
坐标25°02′13″N 121°31′09″E / 25.0369°N 121.5192°E / 25.0369; 121.5192
竣工日1987
所有者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
高度
屋顶重檐歇山顶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杨卓成
其他信息
座椅容量2,022席,含14个轮椅席
停车位
地图
地图

建筑 编辑

 
国家音乐厅屋檐下的斗栱

国家音乐厅造型采中国宫殿式建筑,建筑外观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尊位比国家戏剧院之庑殿顶较次。独特之处在高低二层歇山次屋顶,增添建筑活泼美感。

  • 面对中正纪念堂时,右手边是国家戏剧院,左手边是国家音乐厅。
  • 国家音乐厅位在信义路侧,建筑内有国家音乐厅和演奏厅。另外,国家交响乐团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也在本栋建筑之中。
  • 重檐歇山顶:“重檐”指的是屋顶覆叠了两层屋檐,而歇山顶的屋脊延伸到屋檐处时有个转折,像是歇息了一下,故称作“歇山”。也因其屋顶的设计,让国家音乐厅比起国家戏剧院的建筑外观更增添层次感。
  • 山墙:为屋顶所围成、如山峰般的墙面。西式建筑的山墙是建筑物的正面,主要出入的门扇设置在正面;而中式宫殿建筑的山墙则是在建物两侧,并将散热空气的气窗设置在山墙顶端,常拼贴青瓷花砖作为装饰。国家音乐厅的山墙则是使用云朵般的金边纹饰,与天空的云彩相互辉映。
  • 仙人走兽:传统建筑多为木造材质,传言有神兽坐镇能够防火。仙人走兽因而座落于建筑物屋顶四方,现做为装饰,并按照建筑物的级别,而有数量上的差异,而国家两厅院的两座建筑各放了七到九只,也显示出国家级场馆的重要性。
  • 葫芦窗:国家两厅院的室内空间几乎是没有对外窗,为使新鲜空气可以在厅室内流通,建筑团队便在屋檐的斗拱旁设计了葫芦窗,同时兼顾音效品质的维持且有效隔绝杂音。
  • 台基:台基是用砖石砌成的建筑底座,有防水避潮的作用。古代将重要建筑物放在高高的台基上,以增添它们的气势,所以有“高台榭、美宫室”之称。台基愈高,也象征这建筑物的高贵与重要性。[2]

空间与设备 编辑

国家音乐厅内有两个表演空间,分别是采“鞋盒式”设计的国家音乐厅(2022席,含14个轮椅席)、演奏厅(354席,含4个轮椅席),皆具国际级顶尖音场设计。

国家音乐厅 编辑

 
国家音乐厅内部,装设有管风琴

国家音乐厅共有3层楼,设有2022席(含14个轮椅席)。采“鞋盒式”音乐厅设计,具国际顶尖音场效果。镇馆之宝是全亚洲最大的机械式管风琴,由享誉全球的荷兰Flentrop公司全手工制作,总高度约3层楼、宽14米,以4,172根金属及木管共同组合,历时2年跨海安装完成,在听觉与视觉外观的表现都震撼人心。国家两厅院管风琴兴建于国家音乐厅正后方,依附于建筑物施作,巴洛克式造型与音乐厅舞台融为一体,是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

国家音乐厅着重听觉享受,在国家音乐厅的舞台上,不需要使用麦克风或喇叭等扩音设备,就可以使演奏原音传递到观众耳里。其音响工程最初以1:20的模型模拟测试,并验证观众席席位距离与材质,将残响控制在1.7至2.1秒之间,最后更动员满场观众参与测试余音效果。建筑在功能上着重音场效果,精密的做到兼具隔音、吸音及反射音效的墙面设计,并采用隔震的浮式地板。为了降低内部的机具、空调噪音,在风道内设置消音器,让冷气分散从观众座椅下方缓慢溢散;观众区的楼梯则采双层结构,两层间夹有吸音作用的昇高器隔离,藉以吸收人员走动冲击音。

观众席以美洲式座席为设计,并设置无障碍座位席,在2017年增为14席,打造共融场馆。国家音乐厅观众席座椅的支柱是采下而上的空调循环系统出风口,让接近地面且观众密度高的垂直空间,维持舒适温度,达到节约与降低空调噪音的效果。在3楼观众席设有贵宾包厢,在过去仅接待国家元首等重要人物的贵宾包厢,本身的位置隐密且安全,并拥有绝佳的观赏演出视野。而后国家两厅院视表演节目性质,开放贵宾包厢的座位供观众购买。

其他空间 编辑

  • 大厅与水晶灯:国家音乐厅1楼大厅空间采挑高设计,水晶灯为欧式风格,使用奥地利进口的施华洛世奇水晶珠制作而成。建筑师考量整体氛围,选定一座意大利矿山,呈现温润明亮的色泽,并让大厅与墙面大理石纹路相连,另巧妙加入中国宫殿建筑的纹饰点缀。
  • 绿墙:位于国家音乐厅1楼大厅,国家两厅院为庆祝20周年,邀请法国植物学家Mr. Patrick Blanc来台创作。他使用了将近50种台湾常见的植物,大约4000多株,以生态、艺术及“垂直花园”的建造手法来为音乐厅写下一首“绿色交响诗”,将绿色生态融入国家音乐厅。
  • 交谊厅:位于国家音乐厅4楼,设有视听设备,适合举办酒会、记者会与其他小型活动。
  • 国际会议室:位于国家音乐厅B楼,圆环型会议桌可容纳约 35 人,并可对外租借使用。
  • 琴房:位于国家戏剧院G楼,琴房内可摆放7架演奏型钢琴,全年控制在摄氏温度22度、湿度50-55%的状态,提供合适存放钢琴的环境条件。
  • 排练室:国家音乐厅内设置数个排练室,大小规格不同,可针对表演团体或艺术家的需要,作为展演活动排练使用,最大型排练室可容纳约72人。[2]

艺术作品 编辑

  • 《乐满人间》湿壁画:位于国家音乐厅1楼大厅,由画家陈景容教授与他的学生团队共同创作,绘于1987年。此幅画共有20个人物,中央敲锣的女士是焦点,其象征意义为好戏开锣。
  • 《谷口人家》山水画:位于国家音乐厅2楼大厅,由书画家孙云生所作。
  •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书法:位于国家音乐厅1楼大厅,由书法家董阳孜创作,取自诗经,“瑟、僩、赫、咺”四字皆具庄重威严、宽大威仪之象,且创作时即针对国家两厅院所书,并考虑到展示环境做特殊设计,所以目前的展示方式最能凸显该作品的俊逸优美。2003年国家两厅院举办“字在自在──董阳孜书法与空间的对话”时,首度展出,展览结束后,作品仍长期展示于厅内。两厅院会员卡之图案设计即取材自此书法。
  • 《中国古代音乐文物》雕塑:位于国家音乐厅1楼大厅两侧,共20件铜制雕塑品,皆是雕塑家杨英风的作品,以历代音乐文物为主题,配合当时生活环境、礼乐风俗,重现音乐情境与休闲生活的意境。
  • 《乐天启和》壁画:位于国家音乐厅舞台上,为管风琴护幕,由顾重光、刘平衡、郭韧等人联合创作。以比利时进口的特殊亚麻制油画布,模仿唐宋古画中的音乐舞蹈而成,画中人物脸部表情立体而生动。 [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eranek, Leo. Concert Halls and Opera Houses: Music, Acoustics, and Architecture. 2nd edition. Springer. 2003. ISBN 978-0387955247. 
  2. ^ 2.0 2.1 探索兩廳院. 国家两厅院. 国家两厅院.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3. ^ 兩廳院建築之美.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2010-05-01. ISBN 978986022849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