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数学奥林匹亚竞赛

(重定向自亞太區數學奧林匹克

亚太数学奥林匹亚竞赛(APMO)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数学奥林匹亚竞赛。
题目的范围包括了竞赛初等数学的四大领域:代数(A)、组合(C)、几何(G)、数论(N),参赛之学生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5道题目,每题满分为7分。

这竞赛是澳大利亚数学教育家彼得·奥哈洛伦(Peter O'Halloran)在1989年创办的。前一年澳大利亚由他领导举办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首度在亚太地区举行,吸引了六支亚太国家和地区队伍首次参赛,即是香港、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此前只有蒙古、越南、澳大利亚、中国(按加入先后)。[1]首届竞赛于1989年在澳洲、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4个国家及地区举行。大多数的太平洋周边国家均参与赛事,但中国大陆却未曾加入。

比赛方式

编辑

与其他奥林匹亚竞赛不同,亚太数学奥林匹亚竞赛并不是将选手集中的一个地方进行测验,而是各会员国各自于三月左右在自己国内举行,参与者可能高达数十人,接着各国教授再由这些试卷中挑选10份最佳者,作为正式参赛者,将其得分报告主办国,并将第一、三、七名的答卷复本,送至主办国批改评分,这之中当然还会有各国的教授协调成绩的程序进行。

竞赛以往是在三月的第二个周一开始的一星期之间举行,各地选择一日比赛。[2]2001年的竞赛,有学生于其他一些国家尚未开考前,就在网上泄漏题目,因此竞赛结果只能作废。2002年的竞赛,比赛期缩短至三日,也向学生警告必须将题目保密,但仍发生同样事故,竞赛结果再次作废。自2003年的竞赛开始,采取了措施以进一步保障竞赛的安全,尤其是变更了在各地的竞赛日期和时间,在国际换日线东侧者在同一日下午比赛,西侧者则在次日上午比赛,以使在数个小时内进行所有竞赛。[3][4]

现时竞赛在三月第二个周一下午于南北美洲举行,第二个周二上午于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举行。

奖励方式

编辑

在所有参赛者中,成绩为

  • m+σ以上者可得到金牌
  • m+⅓σ以上者可得到银牌
  • m-⅓σ以上者可得到铜牌

其中m是成绩平均值,σ是标准差。

但是对于任一个国家:

  • 金牌数≤1
  • 金牌+银牌数≤3
  • 金牌+银牌+铜牌数≤7

若有同分,按其他方面(如方法巧妙度)决定名次。

另外,如果有选手符合该年所定下的标准,如任一题得到满分7分,或是任两题得到5分以上,且没有获得任何奖牌,那么将可以获得荣誉奖。

参考

编辑
  1. ^ Obituary: Peter Joseph O'Halloran (1931-1994). World Federation of 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2. ^ Peter J. O'Halloran (编). A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Olympiads. Canberra: World Federation of 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1990: 58. 
  3. ^ Daryl Tingley.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PDF). CMS Annual Report 2001. 2002-04-26: 29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4-06-09). 
  4. ^ Peter Cass.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Committee Report (PDF). CMS Annual Report 2002. 2003-05-22: 20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