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APMO)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數學奧林匹亞競賽。
題目的範圍包括了競賽初等數學的四大領域:代數(A)、組合(C)、幾何(G)、數論(N),參賽之學生必須在4小時之內完成5道題目,每題滿分為7分。
這競賽是澳大利亞數學教育家彼得·奧哈洛倫(Peter O'Halloran)在1989年創辦的。前一年澳大利亞由他領導舉辦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是首度在亞太地區舉行,吸引了六支亞太國家和地區隊伍首次參賽,即是香港、印度尼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此前只有蒙古、越南、澳大利亞、中國(按加入先後)。[1]首屆競賽於1989年在澳洲、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4個國家及地區舉行。大多數的太平洋週邊國家均參與賽事,但中國大陸卻未曾加入。
比賽方式
編輯與其他奧林匹亞競賽不同,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並不是將選手集中的一個地方進行測驗,而是各會員國各自於三月左右在自己國內舉行,參與者可能高達數十人,接著各國教授再由這些試卷中挑選10份最佳者,作為正式參賽者,將其得分報告主辦國,並將第一、三、七名的答卷複本,送至主辦國批改評分,這之中當然還會有各國的教授協調成績的程序進行。
競賽以往是在三月的第二個週一開始的一星期之間舉行,各地選擇一日比賽。[2]2001年的競賽,有學生於其他一些國家尚未開考前,就在網上洩漏題目,因此競賽結果只能作廢。2002年的競賽,比賽期縮短至三日,也向學生警告必須將題目保密,但仍發生同樣事故,競賽結果再次作廢。自2003年的競賽開始,採取了措施以進一步保障競賽的安全,尤其是變更了在各地的競賽日期和時間,在國際換日線東側者在同一日下午比賽,西側者則在次日上午比賽,以使在數個小時內進行所有競賽。[3][4]
現時競賽在三月第二個週一下午於南北美洲舉行,第二個週二上午於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舉行。
獎勵方式
編輯在所有參賽者中,成績為
- m+σ以上者可得到金牌
- m+⅓σ以上者可得到銀牌
- m-⅓σ以上者可得到銅牌
其中m是成績平均值,σ是標準差。
但是對於任一個國家:
- 金牌數≤1
- 金牌+銀牌數≤3
- 金牌+銀牌+銅牌數≤7
若有同分,按其他方面(如方法巧妙度)決定名次。
另外,如果有選手符合該年所定下的標準,如任一題得到滿分7分,或是任兩題得到5分以上,且沒有獲得任何獎牌,那麼將可以獲得榮譽獎。
參考
編輯- ^ Obituary: Peter Joseph O'Halloran (1931-1994). World Federation of 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202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7).
- ^ Peter J. O'Halloran (編). A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Olympiads. Canberra: World Federation of 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1990: 58.
- ^ Daryl Tingley.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PDF). CMS Annual Report 2001. 2002-04-26: 29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4-06-09).
- ^ Peter Cass.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s Committee Report (PDF). CMS Annual Report 2002. 2003-05-22: 20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8).
外部連結
編輯這是一篇關於數學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