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南朝梁文学家(460–508)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梁文学家。

生平 编辑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夸他“吾家千里驹也。”南朝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齐为王俭所重,任丹阳尹刘秉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记室参军,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梁时历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县)、新安(今浙江淳安县)太守。一生仕三代,为官清廉,仁爱恤民,离开义兴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监七年(508年)卒于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任昉卒后,子孙流离寒窘,几无以自存,未见其生前故友伸援。刘峻乃作《广绝交论》以讥之。到溉早年受到任昉提拔,见此《广绝交论》非常愤怒,抱恨终身。[1]

任昉写文章时擅长文体,文格壮丽,“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约以诗著称,时人称“任笔沈诗”。沈约称任防“心为学府,辞同锦肆。”[2]王融“自谓无对当时”,可是一见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与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作《奏弹范镇》文,他反对范缜的“神灭论”。著有《述异记》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

注释 编辑

  1. ^ 刘璠《梁典》曰:“刘峻见任昉诸子西华兄弟等流离不能自振,生平旧交,莫有收恤。西华冬月著葛布帔练裙,路逢峻。峻泫然矜之,乃广朱公叔绝交论。到溉见其论,抵几于地,终身恨之。”《小名录》载:“刘孝标见昉诸子流离不能自振,平生旧交莫有收恤者。西华冬月著葛被练裙,路逢峻峻,惕然矜之,乃广朱公叔《绝交论》。到溉见其论,抵几于地,终身为恨。”
  2. ^ 《太常卿任防墓志铭》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梁书/卷14》,出自姚思廉梁书
 南史·卷59》,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书目 编辑

梁书·任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