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年—?年),字叔本蜀郡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年轻时学习《齐诗》,与广汉郝伯宗、蜀郡景鸾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游学七州。[1]教授学生十多年。[2]

生平

编辑

任末的朋友董奉德在洛阳病逝,任末亲自推鹿车,将董奉德的遗体送到墓地,因为这件事任末出了名。后任郡功曹,因病请辞。任末奔往任末老师的丧礼时,途中任末病故。临死前,告诉哥哥的儿子任造说:“一定要将我的遗体送到师门,即使死了还会有知觉,灵魂才不会惭愧;如果没有知觉,得土而已。”任造遵从任末的遗言。[3]

轶事

编辑

任末十四岁时,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不怕路途艰辛,到处求学。任末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么可能会有成就?”任末有时在树林就搭个茅屋住下,削树枝当笔,取树汁当墨。夜晚降临后,任末就在月光下读书;没有月亮的夜晚,任末就便点燃麻蒿来取光。每当读书有心得时,就把心得写在衣服上。学生们佩服任末勤学,用干净的衣服来换任末写满了字的旧衣服。任末不看不是圣贤之书。任末临终时,告诫他的学生们说:“好学的人,虽死若存;不学无术的人,即便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河洛秘奥,非正典籍所记载,都注记在柱壁和园林树木,仰慕好学的人们,都前来注记。时人谓任氏为“经苑”。[4]

延伸阅读

编辑

[]

 后汉书·卷79下》,出自范晔后汉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华阳国志·卷十》:景鸾,字汉伯,梓潼人也。少与广汉郝伯宗、蜀郡任叔本、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游学七州
  2. ^ 后汉书·任末传》: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
  3. ^ 后汉书·任末传》:友人董奉德于洛阳病亡,末乃躬推鹿车,载奉德丧致其墓所,由是知名。为郡功曹,辞以病免。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土而已。”造从之。
  4. ^ 拾遗记·卷六》: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河洛秘奥,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慕好学者,来辄写之。时人谓任氏为“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