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是中国古代一种地位的象征,很早之前人们就崇拜玉,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有资格佩戴玉。

起源 编辑

推测是在中国古代的红山、良渚等地,就已经有了这种佩戴玉的传统。

意义 编辑

玉是象征君子德行重要器具。源自于《礼记·玉藻》“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子曰:“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1] 有些僧人或道士会将玉坠雕刻成法器或佛像,对其施法之后交给信徒。这种蕴含了法力的玉珮就相当于“护身符”,可以保佑佩戴人,太平无事。

样式 编辑

玉珮由七块玉组成,通常是龙、蛇、藻、云、麟等图案。每一组上的横玉称“珩玉”,形状像角菱,用来衔接。中间部分为一块圆形佩玉,称“瑀”。下半组末端称为璜玉,形状不一。 通常分为左右两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王建男. 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2021-06-29]. ISBN 97875317318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