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
佩玉是中國古代一種地位的象徵,很早之前人們就崇拜玉,只有身分尊貴的人才有資格佩戴玉。
起源
編輯推測是在中國古代的紅山、良渚等地,就已經有了這種佩戴玉的傳統。
意義
編輯玉是象徵君子德行重要器具。源自於《禮記·玉藻》「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沖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子曰:「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1] 有些僧人或道士會將玉墜雕刻成法器或佛像,對其施法之後交給信徒。這種蘊含了法力的玉珮就相當於「護身符」,可以保佑佩戴人,太平無事。
樣式
編輯玉珮由七塊玉組成,通常是龍、蛇、藻、雲、麟等圖案。每一組上的橫玉稱「珩玉」,形狀像角菱,用來銜接。中間部分為一塊圓形佩玉,稱「瑀」。下半組末端稱為璜玉,形狀不一。 通常分為左右兩組。
參考文獻
編輯- ^ 王建男. 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2021-06-29]. ISBN 97875317318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