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一百二十卷,[1]魏晋傅玄撰,今仅存辑本数卷。

晋朝傅玄撰《傅子》,分内、外、中篇,内篇为“撰论经国”的内容;外篇、中篇为撰论“九流、三史故事”的内容。《傅子》一书流传甚广,如“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语即出自《傅子·口铭》。《傅子》原书一百二十卷。[2]唐朝以后,此书散佚严重,《崇文总目》载录二十三篇,《通志》载录《傅子》五卷。[3]元朝修《宋史‧艺文志》亦载录五卷。明朝以后已不见此书。[4]《傅子》一书的思想倾向是以儒学为核心,兼取道、法之长。在清代以前此书归类于杂家,《四库全书》归类于儒家。明代《永乐大典》收录有《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 《法刑》; 《平役赋》;《镜总叙》等二十四篇。

辑佚

编辑

清乾隆三十九年开四库馆,内阁中书徐步云自《永乐大典》辑出十二篇,并附录四十八条,不分卷。[5]纪昀以为“所论皆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归类为子部儒家类。有些只字片语散见《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又如《三国志》中裴注引用大量《傅子》文字,但四库纂修官竟不取。[6]清嘉庆年间,严可均对《傅子》进行辑补工作,以唐魏徵群书治要》所载二十四篇,“校《大典》本,多出二千五百余字;又从《三国志·注》写出六千三百余字”,进而“遍搜各书,得件文数百条,重加排比,以《治要》、《大典》等书所载整篇为二卷;以各书所载,依《意林》九十五事,次第类附而间厕之”,增加补遗二卷,凡四卷,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晋文》卷四七至卷五〇。光绪十七年(1891年),叶德辉辑得《傅子》三卷,附《订讹》一卷,收入《观古堂所著书》。余嘉锡认为叶德辉辑本“持论较严氏更为精密”。其他辑本还有方濬师《傅鹑觚集》五卷、王仁俊《玉函山房》一卷、张鹏一《关陇丛书》一卷等、钱保塘《清风室丛书》二卷等辑本。

注释

编辑
  1. ^ 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第二册:“《隋志》、旧新 《唐志》及《意林》卷五均作《傅子》一百二十卷,则《提要》中一百四十卷,四字为二字之误。”
  2. ^ 隋书·经籍志三·子部:杂家》:“《傅子》百二十卷。晋司隶校尉傅玄撰。”《旧唐书·经籍志下·丙部子录:杂家》:“《傅子》一百二十卷。”
  3. ^ 郑樵《通志》卷六六:“《傅子》五卷。晋司隶校尉傅玄撰。旧有百二十卷。”
  4. ^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子部杂家类”引《崇文总目》:“晋傅休奕撰,集经史治国之说,评断得失,各为区例,本传载内、外、中篇,凡四篇亡录,合一百四十篇,今亡一百一十七。”
  5. ^ 程瑶田记:“纂修官徐步云从《永乐大典》中搜出《傅子》有录目者二十四篇,然皆裴松之之所未引者;又有无录目者数条。及旁搜《太平御览》、《文选·注》中碎事凡四十条,亦间为裴注之所未及引。”(《(通艺录)、<修辞余钞>、<辑逸>子书三种序》)
  6. ^ 余嘉锡批评徐步云“颇为疏略”,又指责纪昀:“是其学亦兼取诸家,真杂家者流耳。纪文达入之儒家,非是。”(《四库提要辨证·傅子》)

参考文献

编辑
  • 辛志凤:《傅玄及其(傅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5月第3期,第49页。
  • 陈见微所作《析清人辑佚(傅子>的成就》,《文献季刊》2000年7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