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岐(?—549年)[1]景平北地灵州[2][3]南北朝南梁官员。是刘宋太常傅弘仁的后裔,祖父南齐益州刺史傅琰,父亲则是南梁骠骑咨议傅翙[2][3]

生平 编辑

傅岐最初是国子学的明经生,从南康王萧宏常侍起家,迁任行参军,兼尚书金部郎。母亲逝世,傅岐辞去官职服丧,克尽礼仪;服丧完毕后,因病不能做事。当时朝廷建立北郊坛,命令他监督建造工程,事成后除授如新县令。县内有民众互相相殴斗至死,死者家人向郡府告发,郡府记录死者仇人,拷打用刑后也承认杀人,于是郡府移送该人囚禁在如新县的监狱。傅岐即时命令脱去那人的枷锁,和颜悦色地问他,就立刻坦白服罪;杀人依法填命,适逢冬节来临,他释放那人回家,让他过节后一天回到监狱。曹掾争辩说:“古代有这样的事,但现在不可行。”傅岐说:“他失信的话,只有县令连坐,你不用担心。”最后那人如期回来,太守十分感叹诧异,迅速告诉朝廷。傅岐离任县令时,县内居民不分老少送他出境,啼号声音数十里外也听得到。至建康,除授廷尉正,入朝兼任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萧詧的记室参军,仍然任职舍人。外任建康县令,因公事免任;很快恢复舍人工作,累迁安西中记室、镇南咨议参军,仍然兼官舍人[4][5]

傅岐的容貌和举止都很漂亮,广泛阅读能够对答,大同年间南梁和北魏和亲,北魏的使节年中来到,朝廷经常派遣他迎接。太清元年(547年),累迁太仆卿司农卿,依然兼任舍人。傅岐在皇宫十多年,知道的机要事务仅次于朱异。当年冬天,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兵攻伐彭城,兵败被北魏俘虏。次年(548年),萧渊明派使者回来,转述北魏人打算通和,朝廷命令相关机关和亲近的大臣商议。左卫朱异说:“高澄的意思肯定是想继续和好,之前和亲没有差错;边境宁静,这是有利的。”一同商议的人都认同,唯独傅岐说:“高澄既然掌权,其势力不弱,为何需要议和?这一定是圈套,故意叫贞阳侯派使者,令侯景怀疑以贞阳侯交换自己;侯景感到不安,必定试图叛乱,若果准许高澄通好,就会中计。而且彭城去年才打败仗,涡阳最近也败退,这样议和,明显显示国家积弱,我认为千万不要议和。”朱异等人坚持,因此梁武帝听从朱异的决议。到派遣和使时,侯景果然怀疑,多次请奏追回使者,到八月终于举兵造反。十月,侯景攻打建康,请求诛杀朱异[6][7]

太清三年(549年),他转职中领军,依然兼任舍人。二月,侯景在京城前上表,请求割据江右四州,安置部下,此后解围回镇,武帝准许。于是在城西立盟,恳请宣城王萧大器出门送行。傅岐坚持宣城王是嫡嗣,不宜批准,派遣石城公萧大款相送。盟约完成,城中文武大臣都很高兴,希望得到解围。他只是对众人说:“逆贼举兵,不成功就求和,敌人丧尽天良,不可以相信,这次和约一定会撕破。”众人都抱怨怪责他;其后侯景违约,各人都佩服傅岐的见识。不久朝廷下诏以他勤劳,封为南豊县侯,食邑五百户,他辞让不接受。建康失守,他带病突破敌军围困,在家中去世[8][9]

家族 编辑

  • 五世祖刘宋太常卿傅弘仁[3]
  • 高祖父刘宋员外散骑侍郎傅劭[3]
  • 曾祖父刘宋山阴令傅僧祐[3]
  • 祖父南齐益州刺史傅琰[2][3]
  • 父亲南梁骠骑咨议傅翙[2][3]

引用 编辑

  1. ^ 《梁书·武帝纪下》:〔三月〕壬午,新除中领军傅岐卒。
  2. ^ 2.0 2.1 2.2 2.3 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高祖弘仁,宋太常。祖琰,齐世为山阴令,有治能,自县擢为益州刺史。父翙,天监中,历山阴、建康令,亦有能名,官至骠骑咨议。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傅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人也。曾祖弘仁,宋武帝之外弟,以中表历显官,位太常卿。祖劭字彦先,员外散骑侍郎。父僧佑,山阴令,有能名。……琰子翙……翙天监中为建康令,复有能名,位骠骑咨议。……子岐。
  4. ^ 《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岐初为国子明经生,起家南康王宏常侍,迁行参军,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鬬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舍人如故。出为建康令,以公事免。俄复为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镇南咨议参军,兼舍人如故。
  5. ^ 《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6. ^ 《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
  7. ^ 《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8. ^ 《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嫡嗣之重,不宜许,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9. ^ 《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书·卷42》,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
  • 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