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机炮(日文:斜铳、德文:Schräge Musik/斜奏乐/爵士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德国战斗机所面对同盟国轰炸机所开发的的武器,着重点在轰炸机的盲区和自卫火力最弱处发动攻击。

最早在一战中,各国均在侦察机和轰炸机的驾驶员后方安排了一名射击手,有一个可360度旋转的机枪座,并可向上方射击,实际为一个射击面覆盖飞机上方的露天全向炮塔。后亦被二战轰炸机采用,在重型轰炸机上方设置1至2座封闭的360度全向炮塔。

一战中,英国为了对付最高可飞至1万米高空的齐柏林飞船,而当时的螺旋桨飞机难以达到这个高度,曾将战斗机前方由驾驶员操作的的机枪设在一个可上下摆动的转轴上,可兼顾向上射击。

二战中,德国很快发现,盟军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的代表,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因无机腹炮塔,对后下方的防御形同虚设。而美国的空中堡垒B-17轰炸机,有10名机组其中6名机枪射手,最多装载13支0.5寸勃朗宁M2重机枪,对后下方的防御只有机腹后部球形炮塔的双联M2可用。且机腹机枪射手在球形炮塔的旋转中有时会头向下倒挂致脑部充血,加之B17的炮塔非加压在高空的低温低压缺氧环境下操作条件恶劣,被戏称只有爱斯基摩射手才适于担当此任,因此仅在接近战区时,射手才离开加压驾驶舱进入炮位。

德国重战机遂优先选择于此发动攻击,为此专门在由轰炸机发展而来,体量较大的夜间战斗机或重战机的机背安装2至4门固定的20毫米至30毫米机炮,成为“斜奏乐”。德国在实战确认后将名为“爵士乐”的倾斜式机炮装备于夜战的Bf 110战斗机上。

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时任中校小园安名上校考虑到视线问题而进设计了最早装备于月光夜间战斗机上的倾斜式机炮,机炮固定,有向上和向下两种版本。由于向下倾斜时不易于夜间对敌军攻击而夜间基地攻击时又不可能使用向上的倾斜式机炮,于是初期分别装备两挺的倾斜式机炮。随着战况恶化,迎击敌机比攻击基地变得更重要,于是后期的机体主要采用向上倾斜式机炮。

德方的倾斜式机炮倾斜角度为70度,日方则为30度。德军的战术为从兰开斯特轰炸机B-17轰炸机的死角进行近程攻击,日军则以之从远距离攻击。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