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蜡树

木樨科梣属植物

光蜡树学名Fraxinus griffithii),又名白鸡油,为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分布在孟加拉国印度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四川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湖北广东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村旁、干燥山坡、林缘或河边,常见独角仙成虫吸食光腊树的树液。

光蜡树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木樨科 Oleaceae
属: 梣属 Fraxinus
种:
光蜡树 F. griffithii
二名法
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
异名
  • Fraxinus guilinensis S. Lee et F. N. Wei
  • Fraxinus retusa auct. non Champ.: Henry, 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 59. 1896. (List Pl. Formos., 福尔摩沙植物名录)
  • Fraxinus formosana Hayata, 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 189. 1911. (Mat. Fl. Formos.)
  • Fraxinus minute-punctata Hayata, 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 190. 1911. (Mat. Fl. Formos.)
  • Fraxinus retusa Champ. var. kosyunensis Mori, Transaction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Formosa 30: 296. 1940. (Trans. Nat. Hist. Soc. Formos., 台湾博物学会会报)

俗名

编辑

白蜡树、白鸡油、脱皮树、山苦楝。鸡油泛称材质在刨光后具备光泽质地的树种,如同上过鸡油一般,最早用来指称榉木( 榉树Zelkova serrata ),后来因为质地相似搭配色泽不同,因而有了白鸡油之称的光蜡树、红鸡油之称的榔榆( Ulmus parvifolia )。脱皮树一名来自其树皮的云状剥落,有如在脱皮一般,因而得名。

在台湾另一种称呼为白鸡油的树为糙叶树( Aphananthe aspera )。

形态特征

编辑

茎干

编辑

大型半落叶乔木;小枝圆柱状,微绒毛。

叶柄1.5至5.5公分长,无毛;革质叶,以5到7、9片小叶形成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或披针倒卵形,互生,约3到6公分长,1到2.5公分宽;叶尖尖锐,叶基楔形;上下叶表皆无毛,惟远轴面中脉略有微绒毛;约有7到9对侧脉。

密锥花序,长度大于等于叶序,微绒毛至无毛,苞片椭圆至倒卵形;开白花,花冠四裂;每朵花具两枚着生于花冠筒上的雄蕊,柱头二裂;子房上位,两心皮,每心皮两胚朱。

翅果,披针状篦形,长约2到3公分,先端钝或凹状,成熟时为褐色。

特性

编辑

由于质地坚韧致密,在雕刻、建筑、家具等等应用受到欢迎,亦由于其对于土壤与气候适应力强,形态优美,常作为人造林、行道树、防风林、校园植物等用途。同时因其树液受到独角仙爱好,因此在夏季常可见受到独角仙啃咬而留下的垂直食痕,除了独角仙外亦可看到锹形虫、蜂类、金龟子等啃咬能力不比独角仙的昆虫来分一杯羹。

图片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