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监狱

(重定向自全景监狱

圆形监狱(英语:panopticon),又称环形监狱全景监狱,是监狱等公共设施的一种建筑模型以及一种管控体系,由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于1785年提出。该词汇源于希腊语“panoptes”,意思是全知(all seeing)。

杰里米·边沁所提出的圆形监狱蓝图,1791年

该建筑由一个圆形大厅组成,中央设有百叶窗检查室。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只需一名警卫便能够监视楼内的所有入住者(如囚犯、住院病人、被收容者等),而入住者则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受到监视。尽管单一警卫不可能在同一时刻观察所有囚犯的单间,但因囚犯不知何时会受到检查,只好假设自己每时每刻都被监视,令他们在有效外力之下强迫自己遵守规矩。

其中一种设计如右图所示:四周的环形建筑分隔成一间间房间,房间的一端面向外界以便采光,另一端面向中间一座用于监视的高塔,这样这座高塔中的监视人员可以时刻监视到任何一间囚室,而囚室中的犯人无法看到监视人员,会疑心自己时刻受到监视,惶惶不可终日。

杰里米·边沁描述它为︰

概念来源

编辑
 
在古巴青年岛特区新赫罗纳的圆形监狱
 
新赫罗纳监狱的内部

基于费用考量,监狱管理者总想事情越少越好。因只需少量管理人员,作为最便宜的监狱,圆形监狱应运而生。边沁的灵感取自巴黎的一所军事学校,其建筑物被设计为易于管理学生。[来源请求]边沁的弟弟塞缪尔(Samuel)想出设计原型,意在解决人事间的复杂关系。边沁再加入一些挑激人际互信的技术安排。一个委员会要求边沁参与改良刑法时,他说:“若让我建立这样的监狱,你们会看到它不需要花钱,不必使用国家一分钱”。[来源请求] 边沁在生前从未见过实体的圆形监狱建筑。尽管他曾与小威廉皮特达成协议建设国家圆形监狱,该计划最终并未执行。在他死后,诸多监狱的设计被他的理念影响,如1974年的爱丁堡拘留所,1880年的意大利圣维特亚监狱,美国斯泰特维尔惩教中心[1][2] 此外,瑞士,荷兰,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有收边沁的圆形监狱影响的看守所。[3]在1920年代中,在独裁者格拉多·马查多的领导下,古巴青年岛上建造了最接近圆形建筑概念的监狱,即因腐败和残忍而臭名昭著的新赫罗纳监狱(Presidio Modelo,意为模范监狱)。[4]该监狱现已废弃,该场所成为博物馆和国家纪念碑。[5]

福柯的比喻

编辑
 
监视方法

1975年,福柯把圆形监狱作为现代纪律社会的隐喻,并深化出“泛视主义”(也翻译为“全景敞视主义”)。纪律社会是在18世纪出现的,纪律是确保人类复杂性秩序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在系统中保持顺从性和实用性。纪律已经取代了前现代的国王社会,圆形监狱不应被理解为建筑物,而应被理解为一种权力机制和政治技术。随着公共处决的消失,在理性统治的社会中,作为惩罚的痛苦已逐渐消除。1970年代的现代监狱及其矫正技术植根于不断变化的国家法律权力。在体罚的接受程度下降的同时,国家获得了实施更细微的惩罚方法的权利,例如观察法。

福柯将现代权力比喻为一种制造精美的圆形监狱,这种圆形结构的建筑把人的监视推到最高,但把管理的力气降到最低。它的特点是:[6]

  1. 注视,即房间中的每个人都被看见,他们却看不见监视他们的人。每个人都能看见每个人,相互注视,他们体验到自己永远是被监视的对象。因为永远被人看着,所以能够使人有纪律,永远服从。
  2. 自我压制,即人在这样的监视和压制下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压制自己、依照组织的规则,塑造自己的生活。人若是永远不知道何时有人在检查自己,就唯有假设自己是永久地被监视对象才会感到安全,他们会永远警戒自己的行为,随时依据组织设定的标准,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姿态,成了自己的警卫。
  3. 积极的权力,积极的权力是指它构成或塑造了人的生活。一般的权力概念都认为权力在运作及效应上是压制人的,主要体现剥夺、限制、否定等负面力量。圆形监狱提供了一种机制,其中每个人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权力的工具。

其他应用

编辑

尽管边沁的圆形监狱结构在现实的建筑中已经很少出现,其“泛视主义”的理念仍在很多游戏作品中出现。

圆形监狱混乱(英文:Panopticon Pandemonium: bringing to life Bentham's unrealised prison—):2016年由伦敦大学学院学生根据边沁作品创建的线上游戏[7]

斯坦利寓言(英文:The Stanley Parable):2013年推出的游戏,在玩家和游戏的关系的设计上运用了泛视主义[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从瘟疫隔离到全景敞视 ——疫病期间读监禁史(二)|建筑历史|空间行动 SpaceAction. zhutaostudio.com. 2020-03-23 [2024-07-12]. 
  2. ^ 「圆形监狱」:整个现代社会的建筑原型 | 机核 GCORES. www.gcores.com.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2) (中文). 
  3. ^ UCL. The Panopticon. Bentham Project. 2018-05-17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7) (英语). 
  4. ^ McMullan, Thomas. What does the panopticon mean in the age of digital surveillance?. The Guardian. 2015-07-23 [2024-07-12].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5. ^ Presidio Modelo. Atlas Obscura.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英语). 
  6. ^ Xu li ya.; 许莉娅. 個案工作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ISBN 978-7-04-036590-0. OCLC 910261541. 
  7. ^ UCL. Panopticon Pandemonium: bringing to life Bentham's unrealised prison. Bentham Project. 2018-05-17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2) (英语). 
  8. ^ Nicolle. [Game Theory] The Meaning of The Stanley Parable, The Museum Ending and The Female Narrator. Nicolle Lamerichs. 2019-08-10 [202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