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电网

(重定向自冀北电力公司

京津唐电网是覆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的电网。现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组成,为国网的组成部分。

历史

编辑

1888年外商与清政府开始在该区域办电,均为低温低压的火电小机组。每座发电厂均独立运行,供电范围有限。

1940年2月1日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平成立;天津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改称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1]1941年筹建石景山发电厂六号机组(2.5万千瓦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1946年投产发电。1941年12月完成天津一电厂[2]——塘沽77千伏线路。1942年2月完成天津——北平南苑变电站77千伏线路;并在南苑变电站建成电网调度机构——中央给电所,天津一厂与北平电网并网运行。1943年4月,塘沽——唐山77千伏线路建成,实现了京津唐地区联网运行,中央给电所迁入北平市府右街,负责京津唐电网的调度指挥。至此京津唐电网正式形成。[3]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冀北电力公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京津唐电网装机容量25.89万千瓦,77千伏线路350.1km为北平发电所-南苑-宜兴埠-天津第一发电所-塘沽-汉沽-唐山发电所;22-35千伏输电线路839.31km。一五计划期间,扩建了石景山电厂、通州电厂、天津一厂等。1955年12月官厅水电站第一台机组1万千瓦并网。1955年建成下花园电厂至官厅水电厂的110伏下官线,官厅水电厂至北京东北郊变电站的110千伏官京线。二五计划期间,扩建了石景山、天津一厂、唐山、下花园等电厂,新建了北京东郊、五〇七、保定3座热电厂和高井、承德滦河电厂,首次出现了热电联产、高温高压机组,单机容量达到了10万千瓦,到1960年,110千伏线路连接到张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岛、承德地区。1964年,中国政府效仿苏联在一些行业的托拉斯经营办法,成立12家托拉斯。其中,水利电力部成立京津唐电力公司。六七十年代,新建了唐山陡河、天津大港、京西等骨干电厂,扩建了老厂。1971年建成北京高井电厂至天津白庙变电站的220千伏线路。1973年8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北京市、水电部、北京电力工业局负责人时,对确实保证首都用电做了重要指示“要把首都电网建成安全稳定的电网”。1976年改称京津唐电网中心调度所,直接统一管理控制北京、天津、冀北地区的负荷,按照全网保首度、北京保政治用电和主要用户用电的原则,统一安排部署电网的运行方式,确保首都政治用电万无一失。1980年华北电管局成立,1980年12月23日成立华北电网总调度所兼京津唐电网中心调度所职能。到1980年,形成了东至秦皇岛,西至张家口,北至承德,南至高碑店的220千伏的电网。1984年12月建成了大同二电厂至房山的500千伏双回的大房线和房山至天津北郊的房津线。1986年建成220千伏双环网。1981年3月至1987年7月,先后与冀南电网、山西电网、蒙西电网联网。1991年投产了张家口沙岭子至昌平的沙昌一回线。九十年代,建成了张家口电厂、秦皇岛热电厂、十三陵抽水蓄能电厂、天津盘山电厂、石景山热电厂,“西电东送”的内蒙古达拉特电厂、丰镇电厂等。到2002年底,拥有10万千瓦以上电厂32座,装机容量1992.11万千瓦,由电网直接调度管理;500千伏线路24路长3340.62km,形成了500千伏双环回路。冀北五个地区(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的供电网络是与京津唐电网一体发展起来的,没有行政区域间的网间界面,网架结构十分紧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天津第一家官办发电厂的前生后世》,来源天津市档案馆官网,2017-10-12.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2. ^ 1936年8月20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子公司兴中公司和张自忠控制的天津市政府合办“天津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00万元,中日出资各半,着手兴建“天津发电所”。1937年开始建装机3万千瓦的电厂。厂址位于河东区六纬路与十三经路附近包括今海河公园和海河东路。1938年2月竣工;3月1日,天津发电所第一台机炉竣工发电。营业区域为英、法租界及比商营业范围之外的其他区域。至此,加上比商电车电灯公司、英工部局电务处以及法国电灯房,覆盖天津租界、城区及部分郊县的电力网络初步形成。1950年代初正式更名为“天津第一发电厂”,经过三次扩建改造,成为京津唐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1984年3月29日,为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天津第一热电厂开始建设195米高烟囱,取代原来的7座低矮烟囱;1985年7月15日新烟囱开始使用。2011年11月天津第一热电厂全部关停并转。2014年国电天津第一热电厂拆除。
  3. ^ 华北电业调度局史志办:《京津唐电网60年发展历程》,来源:《华北电业》2003年6期,第12-21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