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散郡侯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为虚爵,分为正爵、假爵两类,正爵可世袭,假爵不可世袭,追赠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袭。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赐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规定侯为第三品[1][2][3]。北魏前期尚存关内侯、关中侯等晋制爵位。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废除假爵,改置开国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袭。开国侯为实封,享有食邑,侯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等官。开国郡侯、开国县侯的封地分别改郡太守、县令为。散侯为虚爵,无封国、食邑和官属。旧有爵位公降为散侯,侯降为散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开国侯四分食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废除开国郡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后职员令》规定开国县侯为第二品,散侯为从第二品,归义侯、率义侯、顺义侯、朝服侯等名号侯为从第五品[1][4]。自孝明帝孝庄帝以来,出现了一地累封的现象,内史、相制度渐废[5]

北齐爵制基本沿袭北魏、东魏之制,废除散郡侯。开国县侯为实封,从第二品,侯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四令(典书、典祠、学官、典卫令)、四长(陵、庙、食官、厩牧长)、典府丞、执书、谒者、舍人等官。散县侯为虚爵,第三品。名号侯位于开国县男与乡男之间。[6]

西魏北周对爵制进行了大幅改革,废除了散爵,但开国爵却走向虚散化,国官大量减省,食邑虚指,只有寄食别地者才享有实封收入。[7]

下表列出北朝散郡侯列表

北魏孝文帝始赐爵 编辑

牂牁侯 编辑

牂牁侯(492年—?)[8]
以开建五等,由牂牁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牂牁侯 元天琚 492年—? 牂牁公拓跋比陵子
2 牂牁侯 元延伯 元天琚子

齐郡侯 编辑

齐郡侯(492年—?)[9]
以开建五等,由齐郡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齐郡侯 崔敞 492年—? 齐郡惠公崔衡子

湘东侯 编辑

湘东侯(492年—?)[10]
以开建五等,由湘东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湘东侯 楼干 492年—? 湘东庄公楼真子

常山侯 编辑

常山侯(492年—?)[11]
以开建五等,由常山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常山侯 楼干 492年—497年

华山侯 编辑

华山侯(492年—?)[12]
以开建五等,由华山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华山侯 王祖念 492年—? 华山公王嶷子
2 华山侯 王庆锺 王祖念子
贪秽无行,坐事爵除

东安侯 编辑

东安侯(492年—?)[13][14]
以开建五等,由东安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安侯 惠侯 刁遵 492年—516年 东安简公刁雍子
2 东安侯 安宪先生 刁冲 刁遵孙

敦煌侯 编辑

敦煌侯(492年—528年)[15]
以开建五等,由敦煌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敦煌侯 恭侯 李茂 492年—502年 敦煌宣公李宝第二子
2 敦煌侯 李静 ?—520年 李茂子
3 敦煌侯 李遐 ?—528年 李静子
封卢乡县开国伯

河东侯 编辑

河东侯(492年—?)[16]
以开建五等,由河东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河东侯 薛胤 492年—499年 河东康公薛初古拔子
2 河东侯 薛裔 薛胤子
3 河东侯 薛孝绅 薛裔子
伏诛,爵除

南郡侯 编辑

南郡侯(492年—?)[17]
以开建五等,由南郡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南郡侯 毛泰宝 492年—? 南郡康公毛猛虎子
2 南郡侯 毛乾祐 毛泰宝子

酒泉侯 编辑

酒泉侯(492年—?)[18]
以开建五等,由酒泉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酒泉侯 唐钦 492年—496年 酒泉宣王唐和子
2 酒泉侯 唐景宣 唐钦子

晋昌侯 编辑

晋昌侯(492年—?)[19]
以开建五等,由晋昌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晋昌侯 唐玄达 492年—?
2 晋昌侯 唐崇 唐玄达子

带方侯 编辑

带方侯(492年—?)[20]
以开建五等,由晋昌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带方侯 罗伊利 492年—? 带方恭公罗敦子
2 带方侯 罗阿奴 罗伊利子
3 带方侯 罗杀鬼 罗阿奴子

河东侯 编辑

河东侯(492年—?)[21]
以开建五等,由河东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河东侯 薛世遵 492年—? 河东文公薛虎子子
2 河东侯 薛忱 薛世遵子

武昌侯 编辑

武昌侯(492年—550年)[22]
以开建五等,由武昌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武昌侯 许元康 492年—? 武昌简公许安仁子
2 武昌侯 许廓 许元康子
3 武昌侯 许子躬 ?—550年 许廓子
齐受禅,爵例降

咸阳侯 编辑

咸阳侯(492年—?)[23]
以开建五等,由咸阳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咸阳侯 高忱 492年—? 咸阳文公高允子
2 咸阳侯 高贵宾 高忱孙

山阳侯 编辑

山阳侯(492年—?)[24]
以开建五等,由山阳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山阳侯 吕兴祖 492年—500年 山阳庄公吕罗汉子

东平侯 编辑

东平侯(492年—?)[25]
以开建五等,由东平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平侯 毕义允 492年—? 东平公毕众敬曾孙
2 东平侯 毕僧安 毕义允子

陈留侯 编辑

陈留侯(492年—?)[26]
以开建五等,由陈留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陈留侯 武康公 李崇 492年—525年 陈留公李诞子
2 陈留侯 烈公 李神轨 ?—528年 李崇子

东平侯 编辑

东平侯(492年—?)[27]
以开建五等,由东平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东平侯 冯脩 492年—?

北平侯 编辑

北平侯(492年—?)[28]
以开建五等,由北平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北平侯 冯风 492年—?

上党侯 编辑

上党侯(492年—550年)[29]
以开建五等,由上党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上党侯 王谌 492年—?
2 上党侯 王翔 王谌子
3 上党侯 王超 王翔子
4 上党侯 王景览 ?—550年 王超子
齐受禅,爵例降

彭城侯 编辑

彭城侯(492年—?)[30]
以开建五等,由彭城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彭城侯 张宗之 492年—496年
2 彭城侯 张袭 ?—532年 张宗之兄子

陇东侯 编辑

陇东侯(492年—?)[31]
以开建五等,由陇东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陇东侯 张庆 492年—?
2 陇东侯 张迥洛 张庆子

安定侯 编辑

安定侯(492年—?)[32]
以开建五等,由陇东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定侯 抱嶷 492年—?
2 安定侯 冯次兴 抱嶷养子
3 安定侯 抱老寿 抱嶷从弟

宕昌侯 编辑

宕昌侯(492年—?)[33]
以开建五等,由宕昌公例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宕昌侯 王遇 492年—?
2 宕昌侯 王厉 王遇弟子

北魏宣武帝始赐爵 编辑

常山侯 编辑

常山侯(500年—504年)[34]
以前后军功,由广武伯进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常山侯 元英 500年—504年
进封中山郡王

北魏孝明帝始赐爵 编辑

彭城侯 编辑

彭城侯(515年—529年)[35]
由彭城公降爵
代数 爵位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彭城侯 李谐 515年—529年 彭城公李平子
有罪,爵除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魏书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2. ^ 张鹤泉. 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3. ^ 张鹤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5):52-59.
  4. ^ 张鹤泉. 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J]. 河北学刊, 2013, 33(6):62-68.
  5. ^ 《魏书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广,启土逾众,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为郡。”
  6. ^ 《隋书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7.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
  8. ^ 《魏书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传第四》:“从驾南征,拜后将军,寻降公为侯,除西中郎将。”
  9.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长子敞,字公世,袭爵,例降为侯。”
  10.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子干,袭,降爵为侯。”
  11.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赐爵常山公……后例降为侯。”
  12.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例降爵为侯。”
  13.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diaoyong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魏书 卷八十四 列传儒林第七十二》:“冲以嫡传祖爵东安侯。”
  15. ^ 《魏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世祖深相器异,礼遇甚优,赐爵姑臧侯。”
  16.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属开革五等,降公为侯。”
  17. ^ 《魏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例降为侯。”
  18. ^ 《魏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后降爵为侯。”
  19. ^ 《魏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太和十六年,降爵为侯。”
  20.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后依例降为侯。”
  21.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长子世遵,袭爵,例降为侯。”
  22. ^ 《魏书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子元康,袭爵,后降为侯。”
  23. ^ 《魏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六》:“后例降爵为侯。”
  24.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后例降爵为侯。”
  25.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子义允,袭祖爵东平公,例降为侯。”
  26. ^ 《魏书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后例降为侯,改授安东将军。”
  27.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脩降为侯。”
  28.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高祖亲政后,恩宠稍衰,降爵为侯。”
  29. ^ 《魏书 卷九十三 列传恩幸第八十一》:“例降为侯。”
  30.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又例降为侯。”
  31.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袭爵,降为陇东公,又降为侯。”
  32.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后降爵为侯。”
  33.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例降为侯。”
  34. ^ 《魏书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下》:“以军功拜吏部尚书,以前后军功进爵常山侯。”
  35. ^ 《魏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受父前爵彭城侯。”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