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事件

美越军事冲突

北部湾事件越南语Sự kiện Vịnh Bắc Bộ事件灣北部),也作东京湾事件(英语:Gulf of Tonkin incident),是1964年8月北越美国之间在北部湾海上发生的武装冲突。该事件导致美国国会通过针对北越的东京湾决议案美国接替法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国会的决议为约翰逊总统下令全面介入越南战争开了绿灯,开始对北越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同时大量美军士兵和武器装备进入南越,越战全面升级。

北部湾事件
Gulf of Tonkin incident
越南战争的一部分

事件经过示意图
日期1964年8月2日
地点
结果 越战全面升级
参战方
 美国  北越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乔治·史蒂芬·莫里森英语George Stephen Morrison
美国 约翰·J·赫里克英语John J. Herrick
美国 罗伊·约翰逊英语Roy L. Johnson
越南 黎维圭
兵力
一艘艾伦·M·桑拿级驱逐舰
一艘福雷斯特·舍曼级驱逐舰英语Forrest Sherman-class destroyer
一艘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数架F-4幽灵II战斗机A-4天鹰式攻击机
三艘P4级鱼雷艇英语P 4-class torpedo boat
伤亡与损失
一艘驱逐舰轻微受损
一架战斗机轻微受损
一艘鱼雷艇被击沉
一艘鱼雷艇重伤
4人阵亡,6人受伤
“Gulf of Tonkin incident”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北部湾事件
台湾东京湾事件
港澳北部湾事件

1945年,二战结束后,全球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其中包括法属印度支那。法国与越南独立组织爆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定同意越南独立。根据结束法越战争的《日内瓦协定》,越南被暂时分割,法国在其殖民较深的越南南方仍被允许保留资产和部分影响力。随后南北分别成立两个政府,相互间时有军事摩擦。此时美国并未直接介入,只是派遣军事顾问和提供军事装备,帮助南越和老挝抵抗北越的“共产主义颠覆”。1963年,越南共和国(南越)发生政治危机,第一任总统吴廷琰在政变中被杀,不少人认为吴廷琰死后,南越再也没有政治强人治理南越,造成美军介入越战的动机。

北部湾事件发生之后,当事双方均指责对方挑起冲突。但近年来,美国方面公布的资料大多已记录,事件由美国引起(参看下文)。自“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全面军事介入越战,战争大规模升级,并对北越实施“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使双方陷入长达10年的全面战争中。

战争让北越军民伤亡超过170万人,另有33万人失踪;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南越政府军死伤近70万人,另外还留下了数不清的寡妇、孤儿和残疾人,以及众多美军私生子(G.I. Babies)。[来源请求]

背景 编辑

日内瓦会议后,越南南北分裂。在美国支持下,南越吴廷琰政权在南越推行反共独裁统治;与此相对,推行共产主义北越坚持统一越南的方针。1960年,在北越暗中支持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共)在南越成立。越共在南越进行的游击战,给南越政权带来很大打击;同时,吴廷琰及其家族的独裁统治也造成南越国内各阶层的不满。

1963年,南越吴廷琰和美国肯尼迪先后被杀,南越杨文明又很快下台,南越阮庆和美国约翰逊各自执政。很有可能是出于对骨牌理论变为现实的担心,约翰逊指示加大对南越的军事援助力度。而距此稍早的1961年,美国中情局已经开始进行一项秘密进攻北越的计划。为此,事件爆发前不久,美国海军专门从挪威抽调舰艇,不过其中的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驱逐舰 (DD-731)很大程度上夸大了自身卷入交火的情况。[1](马多克斯号于1972年卖给中华民国海军,改称“鄱阳”号。)

事件经过 编辑

1964年7月底,美国海军军舰协同南越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北越进行海上袭击。此段落的描述大部分为美方原始说法;据现有证据,其描述与实际情况存有差异。[来源请求]

7月31日 编辑

7月31日0时20分,南越海军4艘鱼雷快艇改装的袭击炮艇,进入北越领海。其中PTF-3、PTF-6在湄岛越南语Hòn Mê海岸外2,000米放下皮艇载突击队员上岸袭击。这时北越海军的T-142号护卫艇赶来交战25分钟,击退南越两艇。同时,南越的PTF-4、PTF-5炮击了北越的纽岛越南语Hòn Ngư45分钟。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在湄岛附近海域游弋,为南越海军的袭击艇提供信号情报支援。

8月1日 编辑

北越海军的T-146号护卫艇的雷达跟踪照射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并与北越岸上指挥机构保持电讯通联。美国海军马多克斯号发现此情况后,驶向远海规避。但未见北越岸、艇有什么举动,马多克斯号又驶回北越领海边缘游弋。北越方面指出马多克斯号当天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

8月2日 编辑

马多克斯号反映,8月2日,在公海遭到28英里外的三艘北越P-4巡逻鱼雷艇(T-333、T-336、T-339)攻击,而后进行自卫还击。

当时在附近的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闻讯,派遣战斗机增援,击沉北越一艘鱼雷艇,重伤一艘。马多克斯号受轻伤,后与另一驱逐舰特纳·乔伊号英语USS Turner Joy (DD-951)会合,驶回南越海域。

8月3日 编辑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

8月4日 编辑

8月4日,马多克斯号与驱逐舰特纳·乔伊号再次在北越沿海同一海域进行巡哨活动,晚间它们根据雷达确认受到北越5艘鱼雷艇攻击。尽管连马多克斯号的舰长也无法确认敌人是否存在,[2]两舰依旧进行了还击动作,并报告击沉2艘,击伤2艘。马多克斯号舰长称当晚遭到12枚鱼雷攻击。

8月5日 编辑

美国出动空军数百架战机猛烈轰炸越南北方义安鸿基清化市等地区。

影响 编辑

受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尤其是8月4日的“事件”),8月7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约翰逊总统对北越采取措施。随即,美军64架轰炸机对北越义安、鸿基、清化等地的鱼雷艇基地猛烈轰炸,宣称炸沉25艘鱼雷艇。

自1965年2月起美国对北越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开始,越战全面升级。

事件揭露 编辑

最早的揭露 编辑

一直以来北越均不承认8月4日发生过所谓冲突;如1995年武元甲与原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会面时便予以否认,只承认8月2日发生过冲突。[3]约翰逊总统本人事后(1965年)也对8月4日的事件有怀疑,称两舰是“向发炮”。[4]1971年6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向《纽约时报》发布了他拿到的长达7000页的绝密文件五角大楼文件,首次指出该事件系美方的夸大和虚构。除了东京湾事件之外,该文件还涉及美国对老挝柬埔寨的举措等,大量真相震动了公众。

揭露的进展 编辑

200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发表报告,[5]进一步承认8月2日的事件亦是由于马多克斯号率先开火警告而引起;8月4日则“有很大可能”在附近根本没有北越军舰。报告就8月4日的情况指出:

当夜并“没有攻击”……事实上河内海军当夜除了努力救助2日受创的鱼雷艇之外什么也没做。[6]

完整报告已由美国科学家联盟在2008年初出版。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