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類動物中體型較大者的泛稱

,又称为鲸鱼,是海洋哺乳动物鲸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称。鲸下目又分为须鲸小目(Mystacoceti)和齿鲸小目(Odontoceti)。是用肺呼吸。在日常语言中,常将鲸和海豚(以及淡水豚)分开,但在动物学中它们同属于一个系群。海豚科属于齿鲸小目,该小目中有抹香鲸虎鲸等;而以鲸须替代牙齿,利用鲸须过滤水中浮游生物进食的须鲸小目,有座头鲸及现存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等。虽然鲸常常被称为“鲸鱼”,并且“鲸”是鱼字旁的汉字,但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

大翅鲸跃身击浪

鲸的尺寸可以由只有1.2米长的毛伊海豚,到长34米重达190吨的蓝鲸,后者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一些种类表现出性别差异,雌性体型比雄性体型更大。鲸拥有流线型的身体和鳍状的一对前肢。他们头顶的气孔用来呼吸。虽然不像海豹一样敏捷,鲸鱼也能以20节的速度巡游。须鲸用喉咙上的皱褶来扩展它们的嘴,以便吞咽大口的海水。露脊鲸摄取的海水占它百分之四十的体重。齿鲸则有尖锥状的牙齿,用于捕捉乌贼和鱼类。须鲸在海洋中拥有发达的“嗅觉”,而齿鲸拥有敏锐的听觉。鲸的嗅觉之发达,可以同时活跃于水上和水下的环境,以至于有的鲸甚至在盲了以后仍能生存。

数世纪以来,鲸经常被作为桌上佳肴或是工业产品的原料。然而,到了20世纪中叶,鲸的数量已经因为捕鲸工业的盛行而锐减,成为了濒临绝种的生物。所幸现阶段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在八零年代签下全球禁捕令,停止捕鲸工业的持续发展(日本于 2019 年重新开启商业捕鲸活动)。

演化

编辑
 
鲸鱼陆上祖先之一的走鲸及其骨骼化石

所有的鲸下目生物都是陆生动物中偶蹄目的后裔,而鲸下目与偶蹄目在生物分类上又属于鲸与河马所属的鲸偶蹄目。鲸也是从陆生哺乳动物经过水生的适应过程而回到海洋的,此过程大约发生在距今5200万-8300万年的始新世

鲸,海豚和江豚,同属偶蹄目,和它们两趾的有蹄动物血缘最近的近亲是河马,大约在4000万年前分化,古生物学家相信首先由巴基鲸进化成走鲸等水陆两栖生活的古鲸类,再进化成龙王鲸等完全在水中生活的鲸类。

在3400万年前就分化成齿鲸须鲸两个小目

分类

编辑

须鲸

编辑

须鲸口内无齿,上颌长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头足类等。体积庞大,体长至少 6 米。须鲸有两个鼻孔,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

须鲸种类较少,现存约 15 种,分为 4 科:露脊鲸科新须鲸科(或 小露脊鲸科)、须鲸科灰鲸科,其中蓝鲸体积庞大;露脊鲸行动缓慢、头大体胖;座头鲸体短臂长,常在近岸活动;小须鲸体小吻尖。

齿鲸

编辑

齿鲸口内无须,但有牙齿,多呈圆锥状,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鼻孔只有一个。体型差异较大,从 1 米长的侏海豚到 18 米长的抹香鲸不等,通常雄性大于雌性。

齿鲸种类较多,现存约 75 种,分为 9 科:抹香鲸科小抹香鲸科(侏儒抹香鲸科)、喙鲸科(剑吻鲸科)、恒河豚科(淡水豚科)、亚河豚科拉河豚科海豚科鼠海豚科一角鲸科,另有 1 个单型的白𬶨豚科,被认为已于 21 世纪初灭绝。

解剖

编辑

鲸鱼用肺呼吸,每隔4个小时就会游到海面上呼吸,是温血动物,体温大约为37℃,心跳每分钟只有10次[1]。其幼崽由哺乳喂养,还有少许毛发。一些种类可以潜到极深的深度,它们往往拥有厚重的脂肪层,或叫作鲸脂,能在冰冷的水中保持温暖。

鲸的体形是梭状的。它的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可以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肋骨有10~20对,胃分四个室,肾脏多为瘤状。

特别值得瞩目的是蓝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动物,体长可达30米,重达180吨。

鲸鱼寿命一般为 40-90 年,因物种而异。

头部

编辑

鲸的眼睛很小,没有泪腺,视力较差。耳朵在水下环境有其特殊的适应性,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灵敏,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鼻孔有一或两个,在头的上部,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进化程度越高。

繁殖及哺乳

编辑

雄鲸睾丸位于腹腔内,利用输精管将精子排入雌性体内。完成受精过程后,精子和卵子在母鲸体内结合。雌鲸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

母鲸通常生一只幼鲸。养育期较长,某些种类多于一年。在此期间,母子之间会建立非常强的关系。一些鲸的成熟期很晚,大约要七到十年。鲸的生殖器官在游泳时避免阻力而缩回体内。母鲸在海水中通过喷射乳汁入幼崽口内来喂养幼鲸,而幼鲸会自动将海水及奶水分离。

捕鲸

编辑

捕鲸是年代很久的行业。《新唐书》卷三六《五行志三》:“开成二年三月壬申,有大鱼长六丈,自海入淮,至濠州招义,民杀之。”又《新唐书》卷二一九《北狄列传·黑水靺鞨》记载:“拂涅,亦称大拂涅,开元、天宝间八来,献鲸睛……”。鲸肉可食,脂肪可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鲸鱼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有不少种类的鲸鱼濒临灭绝。

目前捕鲸的国家有挪威冰岛日本,以及法罗群岛西伯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和北加拿大的一些土著部落。关于捕鲸问题,反对的一方主要是一些环保组织如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但是,近年来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政府也介入反对捕鲸。

文化

编辑

人类很早就对鲸鱼有深刻的描写。崔豹《古今注》:“鲸,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其雌曰鲵,大者亦长千里。”并有大量的文章,如《庄子》曰:“吞舟之鱼失水,则蝼蚁而能制之。”吞舟之鱼就是大鱼,也就是鲸鱼。张衡西京赋》有所谓“鲸鱼失流而蹉跎”。任昉《述异记》:“南海有珠,即鲸鱼目瞳,夜可以鉴,谓之夜光。”

淮南子》还有“鲸鱼死而彗星出”之说。《论衡·乱龙》亦言:“夫东风至酒湛溢,鲸鱼死彗星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太平御览》卷七及卷九三八引《春秋考异邮》都说到“鲸鱼死而彗星出”,卷八七五引《春秋考异邮》作“鲸鱼死彗星合”。

《太平御览》卷八七〇引《三秦记》称“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

在西方,最早的一个故事乃是《圣经》里关于约拿的记载:水手们把约拿抛入大海,以便平息眼看就要把船毁掉的狂风恶浪。约拿被一头鲸鱼吞下,三天后,又被它吐在陆地上。不过经文并没有明确说是鲸鱼,只说是一条大鱼。《圣经》里所说的另一种动物利维坦,也很有可能是鲸鱼。至中世纪,鲸鱼的记载见诸于斯堪的纳维亚冰岛的文献。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当属13世纪中叶的《王室宝鉴英语Speculum regale》,这本书描写了生活在冰岛四周海域的各种鲸鱼。[2]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李宏.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3-12-11. 
  2. ^ Cohat, Yves. 第一章:關於鯨魚的傳說—離奇古怪的記載. 《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的生命之歌》. 发现之旅. 10. 蔡鸿滨/译 1999年3月15日初版六刷. 台北: 时报文化. 1994年5月31日: 第18–19页 [2018年10月18日]. ISBN 978-957-13-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12日)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鲸鱼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