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月10日) |
印度斯坦族(英语:Hindustani people,又译“兴都斯坦人”)是英属印度对北印度平原地区诸多文化相近的族群的通称。这些民族均自认摩陀耶提舍人(天城体梵文:मध्यदेशी/मध्यदेशिक Madhyadeśī/Madhyadeśīka),是世界人口排名第二的民族(天城体梵文:राष्ट्र rāṣṭra;英语:nation)。摩陀耶提舍人均反对外界将他们归为单一的族群(印地语:जाति,罗马化:jāti;英语:ethnic),同时在印度区分民族的概念不强(印度人常将全体印度国籍者无论族源划为同一个民族以混肴国籍与民族的差别),因此“印度斯坦族”这一概念在印度被当做不列颠人强加在印度人身上的概念而不再使用。印度斯坦族是印度十大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说印地语和其它方言(如乌尔都语、旁遮普语等等)为主。他们当中多数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教徒,少数信奉基督宗教、佛教和耆那教[1]。
Hindustani人或Hindoostani人这个词在英属印度和20世纪印度经常用到,其母语是多种印地语或使用Hindustani语言的人群 - 主要居住在当今的Bihar,Jharkhand,Uttarakhand, 北方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哈里亚纳邦和德里的部分地区,即印地语带。 印度斯坦人这个词似乎起源于民族语言学,而不是一个种族群体,但某些印度-雅利安族裔群体被确定为印度斯坦人。
目前处境
编辑虽然,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 people)一词对了解印度的复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人口统计学在历史上很重要。 如今,使用印度斯坦人一词已经过时或非常少见。 但是,无论何时使用,它通常用于表示其母语是印地语的多种语言并且属于北印度某些地区(即印地语地带)的人。 在当今的情况下,印度斯坦人通常被认为是印地语带的印地语人口-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德里,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贾坎德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北阿坎德邦。 但是,在一般和媒体中使用“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 people)”一词已变得相当少见。
在歌曲、电影、媒体及文化中,字的使用
编辑印度斯坦人一词被用在许多英国在印度统治期间甚至独立后制作的爱国歌曲和电影中,其中隐含印度或整个印度斯坦的人,并不仅仅意味着印地语地带的人。
一部暗示意义非凡的电影是1960年摄制的Hum Hindustani,另一部是1986年由Hrishikesh Mukherjee执导的Hum Hindustani(电视连续剧)。
印度斯坦人一词在广义上与印度斯坦的文化,遗产和习俗一起使用时,也具有民族意义。
姓氏
编辑印度北部也有许多人使用Hindoostani和Hindustani,特别是北方邦的人,作为其姓氏。 在过去两个世纪中,从印度移出印度的人中也发现了这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