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英语:Indo-Pacific)或称印度-太平洋暖水区,是生物地理学世界海洋动物区系的一个分区[1]。区域大约位于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其东南部因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界明显向北偏颇[1]。该分区也是世界海洋动物区系中面积最大者,包括印度洋、太平洋的绝大部分水域[1]。也有划分方法未将美洲西海岸的区域划入印度-太平洋暖水区中,这样划分的该区域名称也被称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英语:Indo-West Pacific)。
这个名称在海洋生物学、鱼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都很有用,因为有很多海洋栖息地在马达加斯加、日本和大洋洲之间连接不断,在这个范围里有一些物种在大西洋是找不到的。也因为生态资源丰富,沿岸的各国贸易热络、人口庞大,近年来印太重归国际中心后,开始成为海权战略要地[2]。
分支
编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美国自然保育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把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分为三个海区,并把每个海区又分为一些小海区。
印度太平洋西海区
编辑印度太平洋西海区包含印度洋西部和中部,包括非洲东海岸、红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印度太平洋中海区
编辑印度太平洋中海区包括很多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和海峡,有印尼群岛附近的一些海(除了属于印度太平洋西海区的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南海、菲律宾海、澳大利亚北海岸与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西部和中部、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和汤加附近的一些海。印度太平洋中海区因为处于两个大洋中间,所以拥有最多品种的珊瑚和红树林。
印度太平洋东海区
编辑印度太平洋东海区包含着中太平洋的绝大部分火山岛,从马绍尔群岛,穿过波利尼西亚的中部和东南部,一直延伸到复活节岛和夏威夷群岛。
地缘学
编辑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为“印太”地缘政治概念提供了海洋学、生物学论证。据学者考证,最初卡尔·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提出“印太”战略,即参考了海洋学界定。[3]
参考文献
编辑- Spalding, Mark D.; Fox, Helen E.; Allen, Gerald R.; Davidson, Nick. Marine Ecoregions of the World: A Bioregionalization of Coastal and Shelf Areas (PDF) 57. 2007: 573–583 [2009-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9-22) (英语).
|journal=
被忽略 (帮助);|issue=
被忽略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