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铸化石

(重定向自印模化石

模铸化石(英语:fossil mold and cast[1])是古生物遗体留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2]。根据与围岩的关系被分为5种类型: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和复合模化石。[3]

印痕化石

编辑

印痕化石是生物遗体(主要是软体部分)因陷落在细碎屑沉积物或化学沉积物中所留下的印痕。腐蚀作用成岩作用虽然使得遗体本身被破坏,但是印痕却保存了下来,而且这种印痕还常常可以反映该生物的主要特征。

印模化石

编辑
 
普瑞斯加加鱼Priscacara liops)的化石,出土于绿河地层

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

外模是古生物遗体坚硬部分(例如贝壳)的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的印痕,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的形态及构造特征。

内模是壳体的内表面轮廓构造留下的印痕,能够反映该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

模核化石

编辑

模核化石分为内核和外核两种。

腕足动物和某些双壳类动物死亡之后,它们的贝壳经常两瓣完整地被埋藏起来,其内部空腔也被沉积物填充,在固结以及壳体被溶解之后,内部留下一个实体即称为内核

如果壳内没有被沉积物填充,当贝壳溶解后就会在围岩中留下一个与壳大小相等、形状一致的空间;这个空间如果再经过充填,又会形成一个与原来的壳大小相等、形状一致但是成分均一的实体,这样的实体就被称为外核

铸型化石

编辑

当贝壳被沉积物掩埋并且已经形成外模内核之后,壳质有时会全部溶解,然后又被另外某种矿物质填充,使得填充物像铸造模型一样保留了原来贝壳的原形和大小,这就称为铸型化石,又名石化化石

复合模化石

编辑

复合模化石内模外模重叠在一起的模铸化石

贝壳埋藏在沉积物中并形成内模和外模之后,如果贝壳随后被溶解而在围岩内留下了空隙,而后由于岩层的压实作用而使外模与内模重叠在了一起,就形成了复合模化石。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ossil molds and cast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18-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2. ^ 张生, 孙承凯, 朱正昌, 钟蓓. 化石.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424056. 
  3. ^ 模铸化石. 中国化石网. 2011-05-07 [2018-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