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防部保密局桃园感训所

国防部保密局桃园感训所位于桃园市芦竹区溪洲31-1号,又称爱吾卢徐厝桃园监狱天牢。原为前桃园县长徐崇德的祖厝,属三进二院的四合院建筑,1950年开始成为国防部保密局的临时监狱,一半为家住屋,另一半房子和屋外空地,则为关押人犯的房舍。1957年以后,国防部情报局仍以“桃园监狱”的名义继续使用,直至1969年才完全裁撤。

历史

编辑

1920年,新竹州芦竹庄的徐家新厝完工,属三进二院的闽式四合院建筑,并由桃园仕绅郑永南于门楼题名“爱吾庐”,但徐家人称此为祖厝、新厝,邻近居民则称为徐厝,后以徐厝泛称该区域。徐家五房的徐崇德,在1930年代即是芦竹庄的地方政治要角,1947年则担任《全民日报》桃园分社主任,实为国防部保密局的通讯员,负责从事情搜工作。1951-1958年,当任桃园县民选县长。徐厝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因日军兴建军事设施而于1944年被日军征用为军队驻扎地。战后,徐厝则借予保密局供关押人犯使用。根据保密局的档案可知,自1949年10月起,保密局设计委员会委员姜达绪转任桃园感训所所长,可知已有此单位。而1950年冬季从保密局台北看守所(南所)移来的乔家才,则是目前可知的最早被关押者。[1]

1951年,保密局将身份较重要的人犯解送至徐厝关押,借此疏散保密局内过多的人犯。同年4月,因调整看守所与感训所的工作性质,原计划将桃园感训所搬迁至台北看守所内,却因保密局侦防组不愿意而取消。1955年,保密局改制为国防部情报局。1957年,桃园感训所奉令并入南所,但情报局并未归还徐厝,反以“桃园监狱”的名义继续使用至1969年才裁撤。情报局撤出徐厝后,徐家持续使用至今,目前该四合院仍是徐家自宅。[2]

在编制上,桃园感训所是以羁押已审判的人犯为主,但实际关押对象,可分为违犯保密局内规的工作人员、秘密关押或隔离特殊人犯、配合保密局其他监所调度三类。其中,因孙立人相关的李朋案、李鸿案、郭廷亮案等被捕的人犯,就被认定为需要秘密关押,而报界大老龚德柏、军法局长包启黄等人则属被隔离的特殊人犯,但最特殊的莫过于一群苏联水手。[3]:81-82 由于关押的“犯人”多为政府内部整肃异己或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士,有如中国传统关押皇亲国戚及大官的“天牢”,故也被政治犯称为天牢。[4]

建筑空间

编辑

徐厝占地2,000多坪,周围有围墙及竹林,进出道路有三,最左侧的路通往军方使用的徐厝大门,是人犯、监所管理者主要出入的动线;中间的路供徐家三房、六房进出用,可以从后门进入徐厝,再由内部的廊道通往其他空间;徐家的二房、五房则是绕到右侧护龙的进出徐厝。保密局与徐家以前厅的回廊及中庭作为主要的分界,用篱笆切成两半,军方使用前半段、徐家使用后半段,因篱笆有缝,有时人犯会透过洞口与徐家小孩互动。只有年节活动时,才会打开在军方使用的大门,供徐家人进出。[3]:84-87

军方在空间利用上,以前厅做为中山室,左右两侧厢房是主管宿舍、办公室,第一进左侧有间印刷室及无线电室,其他则作为押房。每间约20尺长、12、13尺宽,由木栅隔成的房间,最多曾监禁20余人。空间阴暗且潮湿,饮用水井内的黄泥水,晚上点的是黑烟扑鼻的煤油灯。对具特殊背景的人犯而言,徐厝的关押环境十分严苛,但基于身份特殊,感训所也不敢过分剥削,管理较为宽松,因此伙食上较其他看守所佳,不仅有报纸可读,彼此也可自由谈话,并无传出虐囚等事情。[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张维修计划主持. 〈桃園市蘆竹愛吾廬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書〉. 桃园: 桃园市政府. 2021: 8、1–45~1–47、1–57~1–58. 
  2. ^ 原國防部保密局桃園感訓所. 不义遗址数据库.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3. ^ 3.0 3.1 张维修编. 《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 台北: 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22. 
  4. ^ 4.0 4.1 天牢.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