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氏

(重定向自厲山氏

烈山氏,《礼记》作厉山氏,《汉书》写为列山氏,中国古代传说人物,相传其子柱(又作,农)为后稷。后代认为他就是炎帝神农氏

概论

编辑

烈山氏记载出自《左传》与《国语》,据记载,其子柱,曾为后稷,在夏朝前被奉祀[1]。《国语》记载类同,称烈山氏为夏朝前的天下共主[2]

《礼记》记载与国语类似,但称之为厉山氏,其子名字为农[3]

在东汉之后,烈山氏被认为是炎帝的别号,如郑玄[4]韦昭[5]杜预认为,烈山氏是神农氏时代的一个诸侯[6],孔颖达认为神农氏原起于烈山,故称烈山氏,原是一个诸侯,后来成为天子[7]蔡邕认为,烈山氏之子柱,在颛顼时为田正,后被奉为稷神,掌管农业[8]

起源地

编辑

烈山氏起源地,《水经注》等认为位于湖北省。

现代考证

编辑

学者张政烺认为,烈山氏、厉山氏与列山氏这些名称,皆源自古代民间筮书,后被转化为神话人名。

学者雷欣翰认为神农氏传说来自于早期的后稷先农与厉山氏等,在战国时被混合,产生神农氏传说[9]

注释

编辑
  1. ^ 《左传》〈昭公29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脩,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脩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2. ^ 《左传》〈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路,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
  3. ^ 《礼记》卷8〈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 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 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4. ^ 《礼记》郑玄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
  5. ^ 《国语》韦昭注:“烈山氏, 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
  6. ^ 《左传》杜预注:“烈山氏,神农世诸侯。”
  7. ^ 《左传》孔颖达疏:“神农本起烈山,然则初奉烈山为诸侯,后为天子...故烈山氏得于神农之世为诸侯,后为农神也。”
  8. ^ 蔡邕《独断》卷上:“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句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以名其社及其野,位在未地。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别坛,俱在未位,土地广博,不可遍覆,故封社稷。露之者,必受霜露以达天地之气,树之者,尊而表之,使人望见则加畏敬也。”
  9. ^ 雷欣翰〈早期神农传说及其文化意涵考论〉:“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所有先秦材料中,炎帝与神农氏都没有被合用过。有一些文献中只有“神农”或者只有“炎帝”;有一些文献中既有“神农”又有“炎帝”,但二者的含义截然不同。……根据现有材料,文献中的“炎帝神农氏”最早出现在《汉书》的《古今人表》和《律历志下》中。《古今人表》将“炎帝神农氏”列于“上上圣人”中的第二位,最为直观。据说《汉书》对相关问题的记载是选取了刘歆《世经》的说法,因此后人多将神农与炎帝的含混归咎于刘歆。此后,汉晋学者如赵歧、皇甫谧多有使用此称谓者。……到了晋代,炎帝与神农已经没有区别了。”,收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