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紫啸鸫

雀形目鶲科嘯鶇屬下的一種鳥類
(重定向自台湾紫啸鸫

台湾紫啸鸫[注 1]学名Myophonus insularis),又称琉璃鸟乌矶台湾话Oo-ki)、紫嘯鶇[注 2],是雀形目鹟科啸鸫属下的一种鸟类。[2]它们栖息于中低海拔的森林中及溪涧旁,是仅分布于台湾特有种之一。[2][3][4]为肉食性,主要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3]

台湾紫啸鸫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鹟科 Muscicapidae
属: 啸鸫属 Myophonus
种:
台湾紫啸鸫 M. insularis
二名法
Myophonus insularis
Gould, 1863[2]
分布范围
异名
  • Myiophonus insularis Gould, 1863
  • Myophonus horsfieldii insularis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全身以蓝黑色系为主,胸腹上有蓝色的鳞片状斑点,是其最明显的特征。[5][6]通常会在凌晨及傍晚鸣叫,其声音就像是脚踏车的刹车声一般刺耳,有的时候会有点像中文的“什么意思”,并具强烈领域性。[3][5][7]但到了3—9月的繁殖季时,其声音会转为柔和的雌雄对唱形式。[3]繁殖时,采一夫一妻制,每窝产卵2—4枚,孵化期为12—14天,并在孵化21天后离巢。[3][5][6]虽然其数量可能受栖地破碎化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下降速度不足以归入易危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划为无危物种[1][8]

物种命名与分类

编辑

台湾紫啸鸫首次被描述是在1862年的伦敦动物学会期刊中由约翰·古尔德所描述的16种在台湾发现的新物种之一,这些标本由郇和所提供,并明确指出这种物种跟在中国大陆分布的紫啸鸫有所不同。[9]郇和称之为“Formosan Cavern-bird”,因为它们栖息于内陆树木密布的深邃峡谷中,并描述其相当容易受惊吓,会一边发出叫声、一边在岩石上跑走然后飞走。[10]模式标本采集于台湾北部,存于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

属名Myophonus古希腊语合成词,由muîaμυῖα,表“苍蝇”之意)及phoneúsφονεύς,表“杀手”或“谋杀者”之意)。[11]:264种小名insularis则源自拉丁语,表“岛屿的”之意,指其栖息于岛屿上。[11]:205[3]

台湾紫啸鸫的关系与印度啸鸫英语Malabar whistling thrush相当接近,并曾被作为后者的一个亚种过。[5]现为单型种,没有亚种分化。[2]

形态描述

编辑

其体长约28—30厘米,体重平均117.0克;鸟喙宽平均6.4毫米、深平均9.0毫米;翼长平均156毫米;跗跖平均长51.7毫米;尾长平均116.6毫米。[5][12]其体型较大但相对修长。[4]

额头呈暗淡的蓝色金属光泽;眼睛呈红色到深红棕色之间;短而厚实的鸟喙为黑色,上喙基部至眼睛之间有鹅绒状黑色细毛。[3][5][6]全身主要呈深蓝或深紫蓝色,大多的羽毛都带有深蓝色的光泽,翼的边缘呈皇室蓝色,初级飞羽的外缘和次级飞羽的外缘呈深蓝色,并在次级飞羽上偶尔可见一小块明亮的金属蓝色区域。[5][6]腰腹的羽毛基部为白色,黑色的尾部和腹部的鳞状斑点呈淡蓝色,腿及脚趾相对较长而为黑色。[4][5][6]雌雄外貌相似。[5]其带光泽的羽色主要来自其羽毛上特殊的沟槽折射,是结构色的一种。[7]

幼鸟呈暗黑色,翼外侧带有淡蓝色调,次级飞羽上有更明显的淡蓝色;嘴角和下喙基部呈黄色。[6][13]第一年的亚成鸟会更接近成鸟,但头部呈暗黑色,身体和翅膀呈蓝黑色。[6]

与印度啸鸫相当类似,但台湾紫啸鸫颜色较黯淡,且体型稍大于印度啸鸫。[5][6]两者之间的分布区域差距相当远(印度啸鸫主要分布在印度),并因此被从其亚种的地位被独立出来。[2][3]

分布与栖息地

编辑
 
摄于台湾台北

台湾紫啸鸫仅分布于台湾,是台湾的特有种[2][4]主要生活在中、低海拔,附近带有水源的茂密阔叶常绿林地和竹林的低层生活。[3][5]它们也会在潮湿、黑暗的林间小溪和湍急流域、洞穴及裂隙中活动。[6]

主要分布在海拔400—2100米之间,但偶尔也会出现在较高的地方;有时在北部地区也会在接近海平片的低海拔区域出现。[5]并也能接受在人类建物附近活动,它们自2015年来被在城市观察到的次数正逐渐增加,甚至在此筑巢,例如大楼窗台底下的空间。[4][14][15]

习性

编辑

台湾紫啸鸫通常除了繁殖季之外以独自活动为主。[6]它们最活跃的时间是在黄昏、黎明或者阴天时,习惯在森林溪流和河床上停留,并在岩石间跳跃及奔跑。[3][6]但并不会在裸露的溪流中停留。[3]停栖时,常停驻在悬崖或大石块上,不时会蹲下、头上下摆动,抬起及慢慢展开尾巴呈扇形。[3][6][16]它们生性机警,飞行速度快而直接,通常低飞且贴近地面。[6]遇到惊扰时就会迅速飞离。[16]其许多习性和行动非常类似于紫啸鸫和印度啸鸫。[6]

它们具有阶级地位及领域的意识,地位越高的会越倾向攻击闯入领地的其他物种,而地位相近的台湾紫啸鸫则容易彼此打斗,其地位通常与体重呈正相关[3]雄鸟终年在其领域内活动,而雌鸟活动范围则较不固定。[17]它们并不迁徙,是留鸟。[3]

食性

编辑

它们是肉食性[12]主要食用淡水无脊椎动物和其幼虫,如蚯蚓直翅目昆虫、螳螂蛙类蜥蜴等爬虫类。[5][6][7]其中昆虫占据了80%的饮食,而石龙子、蛙类、小鱼、蚯蚓则约占20%。[3]进驻城市的的个体被发现会食用家燕的鸟蛋,并对其造成威胁。[15]

主要在潮湿地区的地面觅食,也会在水流中的岩石上寻找食物。[5]通常会在凌晨的鸣叫后越溪至另一端觅食,每只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渡口往返。[3]

繁殖

编辑
 
摄于台湾台北

繁殖季在3月底—9月初之间,并集中在5月底和6月之间。[3][6]为一夫一妻制,每年可产两窝。[3]在繁殖期间领域性仍强,若踏入领地范围内可听到雄鸟的警告性叫声。[18]

筑巢时会使用苔藓、枯枝、草茎、树叶和根,内部会铺有更细致的材料,筑于在岩石间的洞穴中或高达12米以上的树上,巢呈皿状,且习惯旧巢再利用。[3][5][17]并也可在河岸土壁的洞内、石缝中和水泥桥的桥梁处筑巢,其共通点为避雨佳、挡风好、亮度低、天敌不易攀登的干燥处,并离水面有一定距离避免被淹没。[3]

每窝产卵2—4枚(平均3.3枚),卵的颜色呈黄粉色至淡粉褐色,带有不规则的红褐色和灰紫色斑纹。[5]卵的平均大小为宽25.0毫米、长38.5毫米,重量平均为10.8克。[3]孵化期为12—14天,期间雄鸟不参与孵化,但会带食物给雌鸟食用,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5][6]雏鸟为晚熟性,破壳时几乎全身裸露且闭眼,它们会利用听力察觉亲鸟是否回巢并张口讨食,而双亲则利用声音及雏鸟亮黄色的鸟喙位置来判断在何处,幼鸟会在孵化后21天离巢,但仍需亲鸟照顾一阵子。[3]

叫声

编辑

多在凌晨时分发出叫声。[4]在每天黎明前10—20分钟时可在溪谷中听见其此起彼落的声音,并持续15—30分钟,并在日落前30分钟时也可听见其声音。[3]鸣叫所持续的时间会在严冬中缩短到剩1—2分钟。[3]

其歌声节奏缓慢,并带有上下起伏哨音和悦耳的旋律短句,偶尔夹杂几个刺耳音调。[5]有时会被形容成脚踏车的刹车声,这种声音能够穿越吵杂的溪流水声。[7]例如“tooo-tu-toot-duu”、“wooot-oot-duu”、“zhreeeeeh”、“tssseeoo”或“sui yi”。[6][4]在繁殖季节中,这种鸣唱会转为柔和缓慢而多音节的对唱形式,独唱时则声音宏亮、婉转而富变化,有的时候会有点像中文的“什么意思”[19][3]

天敌与威胁

编辑
 
摄于台湾台中大雪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台湾紫啸鸫的天敌为猫或蛇类。[3]其分布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且其栖息地正遭受严重碎片化的问题,并也有河川被超限利用与污染的问题存在。[3][8]其巢穴受极端高温、过度降雨或干旱与人类巡巢等行为也容易造成其鸟巢存活率下降。[20]

物种数量与保护状况

编辑

其数量相对较普遍且分布广泛,2009年的一份研究估计约有10000—100000对的繁殖个体。[8][13]虽然受栖地破坏的影响,其数量趋势被认为是正在下降的,但其下降速度目前并不符合易危的标准,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划为无危物种[1][8]台湾紫啸鸫在台湾保育物种名单中原先是保育种之一,但自2009年起被剔除自名单外,故现并非保育种之一。[21][22][23]

与人类的关系

编辑

桃园机场捷运吉祥物“鸫鸫”的原型即为台湾紫啸鸫,因为它们会在桃园林口(对应林口站)及芦竹(对应山鼻站)之间的丘陵地区出没。[24]

注释

编辑
  1. ^ “鸫”,拼音dōng注音ㄉㄨㄥ
  2. ^ 此名称也可能是在指称学名为Myophonus caeruleus的物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Myophonus insular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708334A94156924. [2023-07-20].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708334A94156924.en . 
  2. ^ 2.0 2.1 2.2 2.3 2.4 2.5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3.1. [2023-05-12]. doi:10.14344/IOC.ML.13.1 (英语).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刘小如; 丁宗苏; 方伟宏; 林文宏; 蔡牧起; 颜重威. 台灣鳥類誌第二版(下) 第二版. 台北市: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2-12: 329–333. ISBN 978-986-03-3927-7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Brazil, Mark. Birds of East Asia. A&C Black. 2009: 398 [2023-07-20]. ISBN 978-0-6911-392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英语).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Christie, David A. (编).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10.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2005 [2023-07-19]. ISBN 978-84-87334-72-6 (英语).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Clement, Peter. Thrushes .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00: 218–219 [2023-07-20]. ISBN 978-0-7136-3940-7 (英语). 
  7. ^ 7.0 7.1 7.2 7.3 臺灣紫嘯鶇. 台湾国家公园.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Ekstrom, J.; Butchart, S.; Ashpole, J. Taiwan Whistling-thrush (Myophonus insularis) - 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 BirdLife Data Zone.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英语). 
  9. ^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编). Mr. Gould on new birds from Formosa.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Academic Press, [etc.). 1862: 280–281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0) (英语). 
  10. ^ Swinhoe, Robert.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 Ibis. 2008-06-28, 5 (3): 277–279 [2023-07-20]. doi:10.1111/j.1474-919X.1863.tb0573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英语). 
  11. ^ 11.0 11.1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2501-4 (英语). 
  12. ^ 12.0 12.1 Tobias, Joseph A.; Sheard, Catherine; Pigot, Alex L.; Devenish, Adam J. M.; Yang, Jingyi; et al. 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Ecology Letters. 2022-03, 25 (3): 581–597 [2023-06-13].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英语). 
  13. ^ 13.0 13.1 Collar, Nigel. Taiwan Whistling-Thrush (Myophonus insularis), version 1.0 . Birds of the World. 2020 [2023-07-20]. doi:10.2173/bow.fowthr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英语). 
  14. ^ 好幸運!住家2度喜迎「桃捷幸運鳥」 超近距離畫面曝光 | 寵物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www.setn.com. 2021-04-05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Wang, JS; Hung, CM. Barn Swallow Nest Predation by a Recent Urban Invader, the Taiwan Whistling Thrush -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Urban Avian Communities.. Zoological studies. 2019, 58: e1 [2023-07-20]. PMID 31966302. doi:10.6620/ZS.2019.5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英语). 
  16. ^ 16.0 16.1 方伟宏. 台灣鳥類全圖鑑(全新美耐版) 二版. 台北市: 猫头鹰. 2010-04: 320–321. ISBN 9789862620250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方志仁. 台灣紫嘯鶇(Myiophoneus insularis)的領域與鳴叫行為. etds.lib.ntnu.edu.tw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04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18. ^ 梁珮绮. 北市動物園減少殺蟲劑 美麗琉璃鳥蹤跡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5-07-17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中文(台湾)). 
  19. ^ 台灣紫嘯鶇. [202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4). 
  20. ^ 邱玉萱. 石碇地區台灣紫嘯鶇的繁殖及其影響因子. etds.lib.ntnu.edu.tw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16 [2023-07-20]. doi:10.6345/NTNU2022038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21. ^ 下載專區 - 各類野生動物名錄公告 - 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conservation.forest.gov.tw.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中文(台湾)). 
  22. ^ 動物園停用殺蟲劑-紫嘯鶇忙築巢育幼. 台北市立动物园. 2021-11-27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23. ^ 14野鳥踢出保育榜 鳥友鳴不平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08-02-20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24. ^ 最新公告>【新聞稿】桃捷吉祥物「鶇鶇」登場 呆萌樣帶動沿線旅遊景點. 桃园捷运. [202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