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有拳种

台湾特有拳种指称范围要是从清政府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台设立台厦道之后,逐渐开放汉人开垦台湾,中间还经过日治时期,一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迁往台湾这段期间独自在台湾当地所发展以及酝酿的传统中国武术,在文化上他与中国大陆的武术是血脉相连的体系。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又造就另一波台湾特有拳种的形成,这个客观因素是两岸分治的结果;加诸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狂潮下,相形之间台湾仍然保留许多传统武术韵味,时代背景的激烈变动下,中国武术间接所导致的文化特殊状况。

以清朝统治台湾期间而言,台湾特有传统武术范围大多是属于中国南派拳术的系统,当时渡海来台的古代中国大陆先民主要是从福建与广东的泉州人、漳州人以及客家人,这些族群属于南方汉人。而且今日台湾还有一些南派武术系统是中国大陆已经失传的拳种。这些类别至今尚在流传者就有:客家流民拳金鹰拳、布鸡拳、食鹤拳。

而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则是带来了北派武术,形成台湾武术拳种多元的状态。

历史发展 编辑

概述 编辑

根据台湾学者的说法:台湾拳术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遗臣郑成功开垦台湾,以作为反清复明基地为滥觞。然而郑氏政权灭亡之后,根据史书所记载说当时在台汉人全部被回归原籍,因此比较可靠的的看法应该是要从清朝政府允许汉人渡台,台湾武术发展才真正起到作用的观点较为实际,但因为明宁靖王后代仍在台湾,所以明郑汉人被驱赶离台说法不合史实;清朝统治期间,来台发展的汉民族系是以福建、广东地区的闽南人与客家人为主。

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日本政府为压制台湾民间抗日的运动,严禁台湾汉人学习中国传统武术的政策。因此台湾拳术在这一时期正式走向衰落,不过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政府也在台湾发展剑道柔道。国民政府迁守台湾之后,又因为带来大量中国大陆各种拳术,当时中国北派武术也随着来到台湾发展,并且有许多至今中国大陆已经失传的系统。

由于国民政府来台之后,随着国民政府来台的武术人士带入的武术体系如:八极拳螳螂拳太极拳、保定跤、形意拳等北方武术拳种也在台湾传承与札根,当中不乏中央国术馆师资阵容;此外之后武术,如: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逐渐引进台湾,因而武术的发展朝向更多元,但是这些不属于台湾特有传统武术探讨范围。

根据台湾本土派人士的看法:由于国民政府管理下,所谓的中国武术发展是与国民政府一同来台的武术团体所主导的,因此较早在清朝时代在台湾发展的拳种,相对之下就没有看到那么显著的活动;此外当时台湾社会面临一步步的转变,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环境因素连影响导致习武文化慢慢褪去。

文化分野 编辑

台湾历史发展是一段曲折而且离奇的进程,这段戏剧化的时代更替让台湾产生不同风格之文化面貌。

荷西时代 编辑

殖民历史由荷兰与西班牙殖民者在这块岛屿建政而开始,当时正是明朝年间,世界潮流又逢西方的大航海时代,但是位居东亚的大明帝国在郑和下西洋以后,便以锁国政策自守,西人东来者多与明廷贸易为诉求,西方的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向中国通商,而荷兰人先据澎湖后转台湾安平(今台南),西班牙人则进驻在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欧洲殖民者之中以荷兰殖民政府在台湾造成的迫害较大;之后遂引爆郭怀一抗荷事件产生。

在这西洋殖民时代里,并没有发现到中国武术的发展痕迹,因为当时这块岛屿还是属于历史开发期。

明郑时代 编辑

在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将军驱逐出台湾之后,作为明室代表的郑氏政权在台湾开始有了武术活动的产生,时任咨议参军的陈永华将军乃是让台湾武术发展史的人物。

郑氏政权的经营仅有22年,然而欲寻找有关明代风格武术实属不易,缘自清帝国纳入明郑故土为版图之后,当时凡为郑家军士者几乎迁回古代中国大陆原籍。加上郑氏时代距今亦久远,留下可考之事物也相当稀少。

清治时期 编辑

清帝国在台建政共212年,这段期间正是台湾武术酝酿成形的年代。依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史料记载而言,当时的大清帝国属于陆权国家;适逢世界历史潮流转变,欧洲进入大航海与海外拓殖时代,清帝国初收台南一带沿海平原之时,曾经对这该地有台湾弃留争议,其后既已纳入为版图之下,官方也无心治理,这情形直到清末才改观,导因于清末时期西方、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台野心促使清廷意识到经营的必要性。

从清帝国无心治理这期间,来台的汉民为了自保,因此习武防身成了必须的条件;由另一个侧面来看当时的台湾环境,其实是相当恶劣的。

日治时代 编辑

民国时代 编辑

拳种简述 编辑

在台湾的拳种有:白鹤拳发展出五派系、飞鹤拳、食鹤拳、宿鹤拳、鸣鹤拳纵鹤拳八步螳螂拳,客家的流民拳,西螺七嵌的布鸡拳、金鹰拳、勤习堂太祖拳。

参考文献 编辑

庄嘉仁,《台湾地区武术之融合与发展》,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