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伯特·田内特

吉尔伯特·田内特(英语:Gilbert Tennent,1703年2月5日—1764年7月23日),也可以译为吉尔伯特·腾能特,曾任新泽西州的新布伦斯威克教堂的牧师,是大觉醒运动在美国殖民地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之一。因其个性和讲道的风格,被称为 “雷鸣之子”。[1]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在大觉醒运动中,似乎吉尔伯特·田内特的影响力不如乔纳森·爱德华兹乔治·怀特腓,但实际上他的贡献很大。MILTON J COALTER 在他的书中写到,他认为吉尔伯特·田内特被忽略的一个原因是“虽然吉尔伯特的讲道和书信文集非常的多,但是他个人的轶事太少,让这些传记作者们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可值得去写的。”[2]

出生与生平介绍

编辑

吉尔伯特·田内特出生于苏格兰、北爱尔兰阿尔马郡,成长于长老会的家庭信仰背景。他的父亲是采取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培养他和他的另外两个兄弟。吉尔伯特在他少年时期有信仰挣扎的阶段,当走过这个和神摔跤的过程之后,他在1723年,也就是他20岁时,他做了决志祷告,这位神不再是他父亲的神,而是他自己的神。

吉尔伯特深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威廉.田内特(英文:William Tennent)曾在爱尔兰教会任职,是一位有激情的福音派人士,为人极其谦卑有礼。在1726年在北美的宾夕法尼州的沃敏斯特市,创建了日志学院(Log College),第一个为北美长老会培养人才的神学院。[3]吉尔伯特也在父亲的神学院当助理,这个过程也影响了吉尔伯特.田内特的生命。

吉尔伯特在23岁时被任命为长老会的牧师,并开始在新泽西州的新布伦斯威克教堂牧会。在那里他碰到对他有很大影响力的另一位牧师-特奥多鲁斯·富瑞林浩生(英文名:Theodorus Jacobus Frelinghuysen),是一位德裔美籍荷兰改革宗的牧师,他也是神学家和美国Frelinghuysen家族的先祖。富瑞林浩生的讲道是强调圣洁的生活和内在生命的转变,这一点和田内特父子两位的观点都很类似。[4]吉尔伯特和富瑞林浩生欣赏彼此,一拍即合,之后他们也互相的在各自的教会讲道,并且一起在新泽西和附近的殖民地一起旅行布道。吉尔伯特是一位充满激情和热情的传教士,他的讲道内容影响了很多人生命的改变。

吉尔伯特与第一次大觉醒

编辑

在吉尔伯特的一生中,必须要提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影响了美国中殖民地(Middle Colonies)第一次大觉醒的运动。从历史记载来看,似乎他在大觉醒运动中的贡献不是主流。1986年 Milton J. Coalter写了一本书,《Gilbert Tennent, Son Of Thunder》。透过这本书,可以重新认识到吉尔伯特本人在这场大觉醒的运动中有非常直接而且是极大的影响。当然历史记载对他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价也是两面性,特别是针对他在1740年的伟大的讲道“诺丁汉讲道”,有着正负两面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他导致了长老教会内部的分裂,有的人认为他促进了长老教会内部的改革。

1739年,吉尔伯特与来自英国的旅行布道家乔治·怀特腓(英文名:George Whitefield)相遇。“乔治·怀特腓的神学思想受加尔文主义影响,谨守预定论教义(Predestination),他的神学以英国清教徒原罪因信称义及重生等议题为中心。”[5]他与吉尔伯特分享了内在生命更兴和复兴的重要性,他们彼此之间很有共鸣。“吉尔伯特就把乔治·怀特腓介绍给中殖民地的其他牧者,并帮助和支持他的宣教之旅。当乔治·怀特腓回到了英格兰之后,吉尔伯特就继续的在新英格兰宣讲生命的转变和复兴,以及与耶稣建立个人关系的重要性,他的这些旅行宣讲帮助分散在各地的当地复兴与大觉醒连接一起”。[6]

前面说到吉尔伯特被称为“雷鸣之子”,他是一个敢于直接说出想法的牧师。他最有名的讲道是1740年的“诺丁汉讲道”-生命未改变之牧者的危险(The Danger of an Unconverted Ministry)。在宣讲中他直接指出作为牧师和传导人都要省思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只是拥有好的品格、专业的神学知识。他认为生命未经改变的牧师是没有资格去传讲福音的,并且都是假冒伪善之人。因为他的影响导致了之后北美长老教会内部长达17年的内部分裂,最后他和那些支持觉醒的牧师们被长老会那些不支持觉醒的牧师们驱逐出了长老会。

后期

编辑

1743年,Tennent前往费城,在那里担任一间教会的牧师,并继续他的复兴事工。“ 后来他也支持新泽西学院(后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并为整个学校的筹建和各项需要,往英格兰筹集资金。 他于1762年在费城去世。”[6]

吉尔伯特.田内特相关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2. ^ Coalter, Milton J. Gilbert Tennent, Son Of Thunder , Chapter I ,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6.
  3. ^ 存档副本.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4. ^ 存档副本.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5. ^ 陶李,李伯明、林牧野译,《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12),443。
  6. ^ 6.0 6.1 存档副本.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