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传统婚礼上的同心绳、结婚绳(wedding cord),在英文语境里也被称之为wedding lasso(同心套索、结婚套索)wedding lazo cord(同心环绳、结婚环绳),或者称为yugal,乃是使用在一些基督教徒的天主教婚礼英语Catholic wedding仪式结婚用品英语paraphernalia的一部分。这条绳索实际上是由白色缎子丝绸制成的玫瑰念珠串珠状英语bead的环索来表现。于婚礼仪式期间,传统上这条套索是形成阿拉伯数字“8”(或者像数学符号中的“∞”)的样子,并且在新人他们俩立下结婚誓词之后将之套在新娘和新郎的脖子上,连带着新人早已跪在枕头上为结婚祷文做出宣告。这条绳子象征着新娘和新郎正式成为夫妻时彼此要终身的团结一致或永久的结合,以及也意味着这乃是婚姻保护的象征;而形成的套环表示他们对彼此之间的爱。婚礼后,这条婚姻绕绳通常由新娘作为婚礼纪念品保存着。对于婚礼上传统同心绳的使用一般是常见于西班牙系英语Hispanic(Hispanic)的国家之中,譬如墨西哥菲律宾,以及西班牙

一对新婚夫妇手中拿着同心绳。

同心绳仪式

编辑
 
同心绳仪礼。

在新娘和新郎被婚礼面纱英语wedding veil给遮盖住之后,一对婚礼参与者被安排配置著同心绳在这对新人的周围,随着新郎首先在肩膀部位被“套索(lassoed)”或者是“绕环(looped)”。[1]绳索是借由销针的工具来固定着。在其他婚礼仪式、仪礼上,这同心绳是系绕在新人的手腕上。这条同心绳系住并且围绕在这对新人身上要直到婚礼弥撒或是宗教仪式结束为止。接着,由之前被安排到这对新人身边用同心绳围绕的同一对婚礼参与者将其解下。[2]“套索(lassoing)”的意义是在于象征夫妻终其一生在婚姻中的一致、合一。[3]

另一方面,三股绳索的仪式是由新娘和新郎所执行的。新郎拿着有金属圆环的绳子的末端,而新娘则将这些绳编结在一起。编绳是在朗读编绳仪式意义重要性的解释的时候、或者是拨放婚礼音乐、或者是在吟咏婚礼歌曲的时候而同时进行的。所产生的编织物英语braid则用橡皮圈暂时保持在适当位置,然后再使用金线永久保持。这绕环本身可以表示圣礼的结合,或者简单的说为“婚姻的枷锁(yoke of marriage)”。[4]

这项在西班牙语裔中的西班牙系传统于2010年被美国天主教主教会议所批准、认可。在2016年9月的时候,一项批准的英文版本并且同婚礼代币英语Las arras一起被放置在庆祝婚礼的英文规范程序(the English Order of Celebrating Matrimony)之中。[5]

注释

编辑
  1. ^ Daniels, Maggie; Loveless, Carrie (2007). Wedd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sultancy for diverse clients (2007 ed.). Butterworth-Heinemann. p. 227. ISBN 0-7506-8233-7.
  2. ^ Candelaria, Cordelia英语Candelaria, Cordelia; García, Peter J.; Aldama, Arturo J. (2004). Encyclopedia of Latino popular culture (2004 ed.).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 879. ISBN 0-313-33211-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Getting Lassoed At Your Wedding–The History of the Wedding Lasso Ros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tholic Faith Store Blog. Retrieved 11 August 2015.
  4. ^ Empereur, James L.; Fernández, Eduardo (2006). La vida sacra: contemporary Hispanic sacramental theology (2006 ed.). Rowman & Littlefield. p. 156. ISBN 0-7425-5157-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Sangha, Soni (September 22, 2016). "Longtime Latino wedding traditions formally being adopted by Catholic Church in Englis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x News Latino. FOX News Network, LLC.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6.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