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用语
含糊用语(英语:weasel word)或匿名权威(英语:anonymous authority)是一类非正式的词语和短语,旨在创造一种印象,即看似已经说过一些具体而有意义的事情,而实际上只传达了一个模糊或模棱两可的说法。 例子包括短语“有些人说”、“大多数人认为”和“研究人员相信”。 含糊用语可用于广告、科学、观点文章和政治声明,以误导或掩饰带有偏见的观点。
该类话语可以使有争议的陈述被强化。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使用诸如“有点”或“在大多数方面”之类的表述,这会使句子比没有它们时更加模棱两可。[1]
形式
编辑示例
- “越来越多的证据……”[2] (可供审查的原始资料在哪里?)
- “人们在说……”(哪些人?他们怎知道?)
- “据说……”(由谁、何地、何时?)
- “批评者声称……”(哪些批评者?)
- “已提出问题……”(暗示已发现致命缺陷)
- “听说……”(谁告诉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
- “有证据表明……”(什么证据?来源可靠吗?)
- “经验表明……”(谁的经验?经验的内容是什么?它如何证明这一点?)
- “这个人可能有……”(这个人可能没有。)
- “有人提到过……”(这些人是谁?他们是该些资讯的可信赖来源吗?)
- “流行的看法是……”(流行的看法是对真理的检验吗?)
- “常识有它/坚持……”(谁的常识?谁这么说的?见上面的“流行的看法”和下面的“众所周知”)
- “众所周知……”(由谁知道,透过什么方法知道?)
- “建议……”(什么人建议的?理据为何?)
- “官方称为……”(由谁、何地、何时以及谁说的?)
- “结果显示……”(结果如何产生?[e 1])
- “有人注意到……”(由谁、为什么、何时?)
- “没有人的产品比我们的更好。” (这有什么证据?)
- “我们的产品被视为……”(被谁视为?)
- “获奖”(什么类型的奖项,何时颁发,由谁颁发?)
- “最近在一所领先大学的研究......”(研究发表时间?哪所大学?)
- “人们总是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是谁?)
- “(现象)被视为……”(被谁?)
- “低于百分之六十……”(59%?50%?10%?)
- “超过百分之七十……”(70.01%?80%?90%?)
- “绝大多数……”(75%?85%?99%?更准确的比例数字描述?)
- ^ 在论证的后期,真实的例子并不能解释“事实证明”的确切含义; 在确定它是一个狡猾的术语之前,需要先查看整体。
相关现象
编辑科学期刊文章是被允许使用被动语态的另一个例子。 为了使实验结果有用,任何运行实验的人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实验者的身份应该是不重要的。 被动语态的使用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而不是演员—文章的作者。 然而,为了简洁明了,大多数科学期刊鼓励作者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将自己标识为“我们”甚至“我”。[5]
参考资料
编辑- ^ Jason, Gary (1988) "Hedging as a Fallacy of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formal Logic X.3, Fall 1988
- ^ Stop him before he vot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May 2012).
suggests that today's 18-year-olds are too immature to vote. We should be talking about raising the voting age, not lowering it...
- ^ Ganter, Viola; Strube, Michael. Finding Hedges by Chasing Weasels: Hedge Detection Using Wikipedia Tags and Shallow Linguistic Fe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ACL-IJCNLP 2009 Conference Short Pape. 4 August 2009: 175 [1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 ^ A Review of History & Results of Downsizing. web.archive.org. 2001-06-02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6-02.
- ^ Writing Tips: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www.biomedicaleditor.com.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