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唛呼麦图瓦语хөөмей蒙古语ᠬᠥᠭᠡᠮᠡᠢ鲍培转写kögemei西里尔字母хөөмий,意为“咽喉”)是一种典型运用泛音的歌唱方式(泛音唱法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复音唱法,歌者能在一个持续的低音之上,同时唱出另一个像口哨声的高音),被蒙古族图瓦人和位于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布里亚特人通古斯人楚科奇人应用在民俗音乐。另外,西藏喇嘛念经的唱法引进了假声带唱法卡基拉的一些技巧,类似于蒙古的喉音唱法。

蒙古族喉音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分类传统音乐
序号35
编号项目II-4
登录2006年

中国蒙古族与蒙古国的喉音唱法分别于2009年、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

特征

编辑

不同地方的喉音唱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位于戈壁沙漠居民的喉音唱法听起来也比较干涩,但位于草原居民的喉音唱法则比较和润。 在蒙古语中呼唛、呼麦是喉头的意思。

呼唛可以既用来描述图瓦人民间音乐的喉声唱法特性中的一个风格(有些类似在电子琴伴奏下的低音哼唱),又用于描述所有的图瓦人喉声唱法风格(从地震般的隆隆声到带着拍子的中音,以及各种形式的高音)。所有图瓦的喉声歌唱都要控制口腔的形状来产生泛音,同声带的发声共鸣,从而可以同时唱出多个音高的泛音。 [2]

主要曲目

编辑

喉音唱法的曲目有很多,有代表性的如下:

  • 《MY TUVA》(图瓦呼唛)
  • 《Big River》(图瓦呼唛)
  • 《Tuva Groove》(图瓦呼唛)
  • 《Good Horses》(图瓦呼唛)
  • 《Ondar Girls》(图瓦呼唛)
  • 《Alash》(图瓦呼唛)
  • 《满都拉汗颂》(蒙古呼唛)
  • 《四座山》(蒙古呼唛)
  • 《成吉思汗颂》(蒙古呼唛)
  • 《阿勒泰颂》(蒙古呼唛)
  • 《额布河流水》(蒙古呼唛)
  • 《布谷鸟》(蒙古呼唛)
  • 《黑走熊》(蒙古呼唛)
  • 《四岁的海骝马》(蒙古呼唛)
  • 《Edjin Duun》(卡尔梅克呼唛)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ongolian art of singing, Khoomei - intangible heritage - Culture Sector - UNESCO. www.unesco.org. [2018-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5) (英语). 
  2. ^ 存档副本. [200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蒙古族呼麦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