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曼

研究者

唐纳德·亚瑟·诺曼(英语:Donald Arthur Norman,1935年12月25日)英文常简称为Don Norman,中文有时也译为唐纳·诺曼唐纳德·诺曼,美国认知科学人因工程等设计领域的学者,也是尼尔森诺曼集团(Nielsen Norman Group)的创办人和顾问[1],他同时也是美国知名作家,以书籍《设计&日常生活》闻名于工业设计互动设计领域,并曾被《商业周刊》杂志评选为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2]

唐·诺曼
2005年AWF研讨会上的诺曼
出生 (1935-12-25) 1935年12月25日88岁)
居住地美国
国籍美国
母校麻省理工学院
宾州大学
知名于《设计&日常生活》
认知人因工程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认知科学
使用性工程
机构尼尔森诺曼集团
韩国科学技术院

生平 编辑

1957年,诺曼在麻省理工学院主修电机(EECS)并取得了学士学位,并于1962年在宾州大学取得了电机硕士学位。之后,诺曼在宾州大学进修数学心理学,并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诺曼申请到博士后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做研究,一年后成为了哈佛大学的讲师之一[3]

在哈佛任教四年之后,诺曼搬到美国西岸,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诺曼在这个时期开始交叉应用自己过去的学术经验,将电机理论应用,混和了数学心理学的诸多实验,开展了认知心理学这一门新兴学科。并在加大圣地亚哥分校成立了认知科学系。1973年,诺曼与人工智能专家罗杰·尚克,艾伦·柯林斯(Allan Collins)等人一同创办了认知科学研究所与认知科学学会(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开展了后世关于认知科学的学术交流序曲[4]

诺曼随后将认知科学的领域,带往了认知工程的方向,并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引导者。他在《自动数据处理》期刊(Datamation英语Datamation)上发表的文章〈Unix的难题〉(The Trouble with Unix)使他在电脑领域引起了广大的注目[5]。也使他跨出学术圈,与业界开始对话。并开始服务不同领域的需求。1973到1993年之间,诺曼活跃于学界,商界的多项咨询工作,客户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摩托罗拉丰田情报技术中心、TED大会松下企业与大英百科全书等非常多样。

这段时间,他也出版了几本重要的书籍,多数主题皆围绕着使用者中心设计来探讨[3]

1993年,诺曼辞去大学教职,进入苹果电脑公司,一开始负责架构苹果电脑公司的使用者经验,他挂名为“用户体验架构师”(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是当时非常罕见的职称,并于1995年初成为了苹果的先进技术副总裁。1998年,诺曼离开苹果之后,曾短暂的进入惠普公司工作,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离开惠普[3],并与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英语Jakob Nielsen (usability consultant))共同创业,两人成立了后世知名的尼尔森诺曼集团,独立提供关于使用者经验的研究咨询顾问服务[1]

诺曼创业之后,也再次回到学界,成为西北大学的电脑教授。并同时兼任该校西格设计学院(Segal Design Institute)指导长[3]。2009年到2011年间,他曾担任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客座教授,2010年从西北大学正式退休之后,诺曼转任数家企业的顾问,包括Ness Computing,UICO, Inc以及reQall[6]

奖项 编辑

诺曼曾获得许多奖项,包括1995年获得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名誉学位。1999年《Upside》杂志提名他入围全球100大精英(Elite 100)[7]。2001年他入选美国电脑协会(ACM)的院士,并获得了特殊设计沟通领域里的终身成就奖:里格奖(Rigo Award of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Design of Communication)。2006年,他获得电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omputer and Cognitive Science)[8]。该年,他也获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颁发工业设计名誉博士学位[3]

著作 编辑

  • 使用性
    • 1985年,学术论文Direct manipulation interface 和EL哈钦斯,JD Hollan合著。收录在The MIT Guide 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ISBN 978-0262161428
    • 1986年,User Centered System Design: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与斯蒂芬·德雷珀(Stephen W. Draper)合著。CRC出版社出版。ISBN 978-0898598728
    • 1988年,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ISBN 978-0465067107 (2002)
    • 1992年,Turn signals are the facial expressions of automobiles ISBN 978-0201622362
    • 1993年,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 ISBN 978-0201626957
      • 繁体中文版:《心科技》,黄贤桢翻译,时报出版,1995年12月19日。ISBN 9571318809
    • 1998年,The Invisible Computer ISBN 978-0262640411
    • 2004年,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ISBN 978-0465051366
      • 繁体中文版:《情感@设计:我们为何喜欢(或讨厌)日常用品》王鸿祥、翁鹊岚、郑玉屏、张志杰等翻译。远流出版。2011年8月1日。ISBN 9789573268185。(原版由田园出版社出版,旧名为《情感设计》)
    • 2007年,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 ISBN 978-0465002283
      • 繁体中文版:《设计未来生活-善体人意的机器,还是不受控制的麻烦》 卓耀宗翻译。远流出版。2008年7月11日。ISBN 9789573263258
    • 2010年,Living with Complexity ISBN 978-0262014861
      • 繁体中文版:《好设计不简单:和设计师联手驯服复杂科技,享受丰富生活》卓耀宗翻译。远流出版。2011年10月8日。ISBN 9789573268697
  • 心理学
    • 1972年 《心理学简介:人类资讯运作过程》与Peter H. Lindsay合著。[9]
    • 1977年 《记忆与注意》 (Memory and attention)
    • 1982年 《学习与记忆》 (Learning and memory)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主要翻译自英语维基百科。
  1. ^ 1.0 1.1 About Nielsen Norman Group.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5日). 
  2. ^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6日). 
  3. ^ 3.0 3.1 3.2 3.3 3.4 Norman, Donald. 唐·諾曼的經歷整理 (PDF). [2010年1月26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年2月3日). 
  4. ^ Description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2012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1月20日). 
  5. ^ Norman, Donald. The trouble with UNIX: The user interface is horrid. 《自动数据处理》期刊, 27, No. 12, 第139-150页. 
  6. ^ Linkedin:Don Norman. [2012年9月12日]. 
  7. ^ UPSIDE December 1999. UPSIDE magazine.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8. ^ Donald A. Norman. Laureate Database. The Franklin Institute Awards. [2011-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4). 
  9. ^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y Peter H. Lindsay, Donald A. Norman Author(s) of Review: Gregg C. Oden, Lola L. Lop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10, No. 4 (Winter, 1997), pp. 635-641 doi:10.2307/1423414 at JSTOR, an online journal archive made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through participating libraries and institutions. Subscription."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