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屋敷

過去日本江戶時代因為鎖國政策,於17世紀至19世紀期間在長崎設立專門供中國人使用的居住區

32°44′21.5″N 129°52′37.8″E / 32.739306°N 129.877167°E / 32.739306; 129.877167

18世纪后半期的唐人屋敷平面图

唐人屋敷过去日本江户时代因为锁国政策,于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在长崎设立专门供中国人使用的居住区;位于现在的长崎市馆内町地区。

概要

编辑
 
17世纪的长崎街道图,唐人屋敷位于图中市区左侧的山丘区域

1635年起,江户幕府开始限制中国商船只能进入长崎港进行贸易,当时虽然限制葡萄牙人只能居住于出岛 (1639年驱逐葡萄牙人后,在1641年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迁入),但中国人只要不是基督徒,就不会限制住所,因此最初中国人是直接居住于长崎的市区内。

1644年中国的明朝灭亡,但残余的南明势力仍在与接续明朝的清朝作战,中国东南沿海沦为战场,加上1661年清朝为了防止当时中国沿海居民与在台湾明郑往来而下达了迁界令,因此当时来到长崎的中国人并不多。一直到1683年迁界令废止后,开始有大量中国商船来到长崎,长崎奉行所日语長崎奉行才决定要限制中国人的居住地点。

1688年在长崎的市区北侧山丘上开始兴建“唐人屋敷”,于1689年完成,占地6,800坪,包括20多座长屋日语長屋,可让约2,000人至3,000人居住,四周以围栏城壕围住,在大门设置番所管制人员出入,仅有专责的翻译人员“唐通事”及艺妓可以自由出入,整个区域后来又率续扩大至9,400坪。[1][2][3]

1698年位于五岛町和大黑町的一场火灾让中国商船存放的货物遭到烧毁,因此后来在1702年将唐人屋敷前方的海面填成陆地,建立新的仓库来存放货物,此区域被命名为“新地”,也是现今的新地町地区。[4]

1784年唐人屋敷曾遭到大火烧毁,之后由居住的中国人自行重新建造,也因此出现大量中国式的建筑、宗教设施、商店[2][3];1858年日本结束锁国政策,长崎港开放对各国的贸易,也不再限制中国人的居住区域,因此中国人逐渐从唐人屋敷迁往更靠近海岸的新地,也逐渐在新地地区形成现在的长崎新地中华街

此后唐人屋敷逐渐成为废墟,之后内部的土神堂、观音堂、天后堂被修复维持使用,1868年来自福建省泉州的人又将部分区域改建为八闽会所,1870年一场大火又将原本唐人屋敷内的大多木造建筑烧毁,之后部分区域又成为福建会馆,其余区域则陆续被政府出售给民众使用,此区域也因为过去曾是属于唐人屋敷而被命名为馆内町。[2][5][6][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江柏炜. 閩南文化在長崎﹕唐人屋敷(唐館). 就是金门.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唐人屋敷 (PDF). 长崎市政府.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22) (中文(中国大陆)). 
  3. ^ 3.0 3.1 唐人屋敷概要 (PDF). 长崎市政府.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22) (中文(中国大陆)). 
  4. ^ 中華街 ご案内. 长崎新地中华街. [2019-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日语). 
  5. ^ 唐人屋敷跡. U Lifestyle.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3) (中文(台湾)). 
  6. ^ 唐人屋敷の歴史. 长崎市政府. 2013-03-01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5) (日语). 
  7. ^ 蔵の資料館について (PDF). 长崎市政府.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22) (中文(中国大陆)). 

相关条目

编辑
  • 出岛:同时期在长崎供荷兰商人居住的区域
  • 长崎新地中华街:唐人屋敷关闭后,在长崎接续形成的华人街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