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海耳

美国天文学家(1868—1948)

乔治·埃勒里·海耳[1](英语:George Ellery Hale,1868年6月29日—1938年2月21日),美国天文学家

乔治·海耳

生平

编辑

186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父亲是制造电梯的实业家。

他曾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天文台(1889-1890)及柏林(1893-1894)接受教育。当他仍是麻省理工学院大学生时,便已发明太阳单色光照相仪(spectroheliograph),并以此发现太阳表面的涡流(solar vortices)及太阳黑子磁场

1890年,他出任凯伍德天文台英语Kenwood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台长,1893-1905年出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他也是《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编辑(1892-1895年)及《天文物理学报》(Astrophysical Journal,1895年起)的创刊编辑。“天文物理”(Astrophysics)这个词语,便是由他所创的。

他擅长向富商筹集经费,并曾促成三个大型天文台的成立,并安装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包括拥有全世界最大口径折射望远镜叶凯士天文台(他于1895年至1905年出任该台的台长)及威尔逊山天文台(于1904年至1923年出任该台台长)。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期间,他聘用了沙普利哈勃两位后来有名的天文学家。1928年,海耳又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600万美元捐款,兴建帕洛马山天文台,并安装一台口径20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望远镜,此望远镜由加州理工学院管理,海耳对该校的发展上亦担当过重要角色,令它成为顶尖的研究大学。1969年,帕洛马山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合并,命名为海耳天文台

荣誉

编辑

奖项

(注:海耳曾多次被提名角逐诺贝尔奖,但从未得奖。)

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物件

注释

编辑
  1. ^ 海耳是传统译名,只有George Ellery Hale才被译为海耳,其他Hale译作黑尔。参考自:《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1993年10月版,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ISBN 7-5001-0221-6

外部链接

编辑

讣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