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神乐院

(重定向自圣母神乐院

圣母神乐院,又名熙笃会神乐院(英语:Trappist Haven Monastery,2000年改为Our Lady of Joy Abbey),是位于香港大屿山大水坑天主教隐修院[1],于1950年建立,现时的修道院于1956年2月启用。现任院牧为高豪神父。

圣母神乐院
通往教堂的小桥
圣母神乐院,庭园禁止游客进入
教堂的内部
游客可以进入的小花园
设计为中西合壁的圣母亭

历史

编辑

圣母神乐院成立于1950年[2],最初由中国大陆逃难到英属香港的修士建立,于1956年迁至大屿山大水坑现址[3]

正定河滩

编辑

位于中国河北省正定滹沱河五孔桥南河滩(现石家庄市学府路3号河北天主教神哲学院校址),由26名来自察哈尔涿鹿县杨家坪圣母神慰院的司铎在1926年成立,隶属于严规熙笃隐修会

四川泥巴沱

编辑

国共内战期间的1947年8月,正定神乐院被共产党占据,天主教徒受到迫害[3],于是在李博岚院长率领下,神乐院的修士辗转于1947年10月迁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泥巴沱,至1949年因共产党控制成都,李博岚院长在1950年安排部分修士前往加拿大,他本人后来与十多名修士前往英属香港

香港大屿山

编辑

据神乐院隐修士记述逃难到香港初期,建立修道院的工作历尽艰辛,首先是局势发展未明朗,香港会否落入中共之手仍属未知之数,其次是修士在逃难过程中四散,跟随李院长到达香港的只有十多位修士,还有建立修道院的土地及维持当前基本运作的资金,都是困扰神乐院的问题,幸好凭着李院长的信心,最后所有问题都能获得解决。神乐院在大屿山的现址,港府原计划是用来兴建麻疯病院,经天主教教区的神父斡旋后,港督葛亮洪同意租借大屿山大水坑约73英亩的土地供修士兴建神乐院,只需向港府象征式缴交印花税港币1元及每年缴租585港元,同时得到各方教友帮助,神乐院得以完成兴建及维系各项日常开支[3],1956年2月19日正式迁入大屿山大水坑现址。神乐院在2000年把英文名改为(Our Lady of Joy Abbey)。

建筑

编辑

神乐院依山而建,以圣堂、小花园、宿舍为主体建筑,有道路通往海边码头,上山的路设计成有十四站的“苦路”(象征耶稣受难时的十四站)。小花园内有圣母亭,中文对联及以拉丁文写有意为出入平安的短语,风格中西合璧[4]

隐修生活

编辑

院中的隐修士皆以奉行苦行修道生活,遵守本笃规则。祈祷、工作和研读为其生活主要活动。后来获赠乳牛,牛奶得以自给自足,之后生产“十字牌牛奶”在香港销售[5],近年也有制作曲奇饼

交通

编辑

圣母神乐院位于稔树湾村与银矿湾山径中间,汽车或脚踏车无法直达。在稔树湾有圣母神乐院码头,坪洲街渡往来愉景湾游艇会至坪洲的部分班次会停靠此处,是当地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下船后可沿山径前往。其余时间可由愉景湾码头沿着稔树湾的小径前往圣母神乐院码头附近的山径,再往上前往神乐院。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聖母神樂院小堂 (大嶼山). catholic.org.hk.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2. ^ 聖母神樂院 九十年恩主常伴 (PDF).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8-29). 
  3. ^ 3.0 3.1 3.2 聖母神樂院 滄桑五十年簡史. trappist.catholic.org.tw.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4). 
  4. ^ 被世人遺忘的聖母神樂院. 灼见名家. 2018-04-03 [2024-08-29]. 
  5. ^ 中世紀式聖堂 熙篤會神樂院探索十字牌牛奶起源地. Sunday Kiss. 2023-02-01 [2024-08-29].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圣母神乐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