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新译本

(重定向自圣经新译本

圣经新译本》是由数十位华人圣经学者自译的《圣经汉语译本。此译本以原文重译《圣经》,《新约》于1976年完成;《旧约》于1992年完成。

新译本
全名新译本
缩写CNV
语言中文
新约出版时间1976年
旧约出版时间1992年
全书出版时间1992年
译者多位华人圣经学者
版权环球圣经公会

整个译经过程由原文、神学和中文的工作小组依次缜密斟酌译文,最后由资深学者作审订。

2001年推出了跨世纪版,更邀各地圣经学者和牧者撰写《圣经》各书卷的总论和简介。同年亦开始了修订计划,终于在2011年11月出版了四福音书,2012年9月出版《罗马书》2013年3月出版《启示录》(新约预算2013年出版,旧约预算在其后三年内完成),并正式把《圣经新译本》升级为《环球新译本》。

缘起

编辑

1970年,刚完成《新美国标准圣经》(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的美国乐可门基金会有意资助中国敎会重译中文圣经。1971年9月,该会委派亚洲区代表麦维惕(Kenneth McVety)与几位华人教会领袖初次洽商。1972年1月13日,二十多位来自东南亚各地的华人敎会领袖在香港马礼逊馆举行了重译中文圣经的座谈会,会中肯定了再一次把圣经自原文译成中文的需要。同年1月27日至29日,中文圣经新译硏讨会于在香港富都酒店举行,就新译本的性质、对象、文体、格式、原文版本、工序等问题进行磋商,并议决成立执行委员会。委员是:滕近辉(主席)、鲍会园、戴绍曾陈终道、唐佑之、桑安柱、谢友王、吴勇、邵庆彰;当然列席员有执委会推选的总干事容保罗及乐可门基金会代表麦维惕。参加这研讨会的另有林道亮徐松石、薛孔奇、张修齐、赵天恩、胡问宪、杨牧谷等数十人[1]

翻译团队

编辑

鲍会园(翻译组组长)、周永健、邝炳钊、陆苏河、唐佑之、马有藻、谢友王、詹正义、陈玉棠、冯荫坤、张修齐等数十位学者和于中旻、张晓风、苏恩佩等十多位文字工作者[2]

翻译依据的原文底本

编辑

旧约:主要依据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SESB Version, Electronic ed. Stuttgart: German Bible Society, 2003,但在个别情况下选用《七十士译本》、《撒玛利亚五经》、死海古卷等经文传统;特别参考Bible Hebraica Quinta、Hebrew University Bible及Oxford Hebrew Bible等近期校订本已出版的异文分析和评论。

新约:主要依据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28. Aufl., rev. Stuttgart: Deutsche bibelstiftung, 2012,但在个别情况下选用其他异文;特别参考Centre for New Testament Textual Studies详尽的异文电子数据库和分析。

来源:[2]

翻译原则

编辑

一、忠于原文:

  • 尽量依原文词序和体裁翻译;
  • 考究每个字词的正确译法;
  • 留意历史及文化背景;
  • 补充适当字词以求达意。

二、以现代规范汉语表达:

  • 使用可作朗读的语体文;
  • 避免使用难读难解的字;
  • 避免地域性方言;
  • 尽量少用成语,然而读者熟习、易读易明的,也可以采用;
  • 语法必须合乎汉语,但也可以保留一些容易明白和新颖的西方文法结构的句子。

来源:[3]

翻译程序

编辑
  1. 根据原文译出初稿。
  2. 交由集修小组分别从原文、神学及中文角度审阅;
  3. 征集各地华人敎会领袖、圣经学者、基督徒作家的意见;
  4. 综合初稿原译者和集修小组成员的意见,决定取舍;
  5. 未能议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意见,交由硏究小组作深入探讨, 同时以串珠核对法比对译文,加强用词的统一;
  6. 最后将研究报吿、补充资料等,交由审裁委员会审核和定稿。

来源:[4]

翻译争议

编辑

有人认为《新译本》“相较和合本,成语的使用还是很多的[原创研究?]且有些地方不太恰当,所以引起了某些读者的不满[来源请求][5]

评价

编辑

《圣经新译本》的翻译工作引起了它与《圣经和合本》孰优孰劣的激辩;各方人士对《新译本》评价不一[6]。整体而言,肯定《新译本》比《和合本》有进步的评论者也认为《新译本》尚有未臻完善、有待改进的地方。《新译本》至今还未能取代《和合本》在教会的权威地位[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赵维本:《译经溯源──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3),页120-121,139。
  2. ^ 2.0 2.1 存档副本. [201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4). 
  3. ^ 赵维本:《译经溯源》,页127-129。
  4. ^ 赵维本:《译经溯源》,页124。
  5. ^ 圣经新译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庄柔玉:《基督教圣经中文译本权威现象研究》,(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0),页254,注15;赵维本:《译经溯源》,页123-126。另见Talk:圣经新译本的评论
  7. ^ 庄柔玉:《和合本》在中文圣经多元系统中的位置──前景与挑战,《中国神学研究院期刊》四十九期( 2010.7 ):27-4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