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普温语(IPA:[təmpṳan]高棉语ទំពួន)是柬埔寨腊塔纳基里省山地的坦普温族土著语言。截止至2008年人口普查共有3.1万使用者,是该省人口的21%。[4]它在传统分类下属于孟高棉语族巴拿语支[5]:171-186。西德维尔的更晚的分类则将其归为与巴拿语、南巴拿语支平级,同属更大的中巴拿语支。[6]:1-24坦普温语没有本土文字。国际EMU从1995年开始语言学研究并给出一套基于高棉文的字母。随后来自柬埔寨国际合作(ICC)与教育、青年和体育部(MOEYS)的语言学家将其完善。[7]调整过的高棉文由MOEYS在2003年批准为由ICC、UNESCO和CARE主持的坦普温双语教学方案使用的文字。[8]

坦普温语
Tumpoon
母语国家和地区柬埔寨
族群坦普温族
母语使用人数
3.1万 (2008年人口普查)[1]
约5.7万(2013年调查)[2]
语系
南亚语系
文字高棉文
语言代码
ISO 639-3tpu
Glottologtamp1251[3]

地理分布

编辑
 
Map of Ratanakiri Province

坦普温语使用者的绝大多数生活在从隆发经省会邦隆到靠近越南边境的桑河河岸的柬埔寨极东北一片地区。这个区域位于和坦普温语关系密切的嘉莱语使用者居住地的西北。另约有400名坦普温语使用者生活在邦隆以北20英里,沿桑河顺流而下,与大多数使用者间隔布老语使用者。[8][9]

方言

编辑

坦普温语有3个方言。坦普温语的广阔使用地域使其形成一个方言连续体,包括极西南的西坦普温语和东北方向的东坦普温语,它们在音韵学上差别很小。在云晒县Ka Choun附近更小、更孤立的社区则使用北部方言,在音韵和词汇上差别都更大,很可能是邻接的老挝语的影响。[9]:1-21所有三种方言间都可互通。

音系

编辑

如同其他许多孟高棉语,坦普温语有模式元音和气声元音的对立。但基于音区发声态差别的最小对立很少,这使得Huffman将坦普温语归为“过渡语言”而不是独立语言。[10]Crowley则注意到特别是在东部方言中的广泛的裂化,认为这标志着坦普温语超过了作为独立语言的阈值,且可能正发展为Huffman给出的最终状态即“可构拟”语言,如现代高棉语。[9]

辅音

编辑

坦普温语28个辅音音素据Crowley在下表给出。[9]所有音都可做声母,只有有颜色的小格内的音才能做韵尾

唇音 齿音/齿龈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
塞音 送气
p t c k ʔ
浊、预声门化 ʔb ʔd
鼻音 ɲ̥
m n ɲ ŋ
擦音 [s]* ç h
近音
w l r j
预声门化 ʔw ʔl ʔj

*[s]有时作为声母[ç]的同位异音出现

元音

编辑

坦普温语元音在音质上展现松与模式的音区对立,在音长上展现长短对立。如同其他巴拿语,紧元音显著地比松元音多。词典里75%的词汇有紧元音。[9]如下表所示,元音的分布不均匀,例如短松闭元音没有对应的紧形式。另外闭松元音比开的更多。Crowley注释道紧开元音展现闭裂化趋势,它是一个在高棉语和布劳语被详细记录的历时音变过程产生的松双元音的来源,这暗示坦普温语很可能是相关语言某一演化阶段的重组。[9]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ː ɨ̤ ɨ̤ː ṳː
əi əɨ ou
半闭元音 ə̤ː
ə o
半开元音 ɛ̤ ɛ̤ː ɔ̤ ṳa
ɛ ɛː ɔ ɔː
开元音 i̤a
ai a ao

作为上表的补充,紧双元音ɨə可在老挝语借词和人名中找到。松双元音[i̤a][ṳa]有同位异音[i̤ɛ][ṳɛ],特别是在西南方言中。短[a̤]同样有slightly diphthongized allophone [əɛ̤]。紧元音[əi]可以是[ʌi][oi],取决于方言。[9]

音节结构

编辑

坦普温语词汇可以是单音节或孟高棉语典型的“倍半音节”模式,即主要音节前接非重音次要音节。饱和音节形式为C(R)v(N)-C(C)V(C),“C”代表辅音,“R”是/r/,“v”是非重元音,“N”是鼻音、/l//r/,“V”可以是上面给出的任何一个韵腹。可做韵尾的“C”在上边标出。许多前置音节可能进一步变为音节鼻音,或一个“鼻前置音节”,表现为声门塞音后接鼻音,如/ʔntrɛ̤ː/“杵”或/ʔmm̥ao/“石”。[9]

数词

编辑

坦普温语数词如下。[9]7、9和10的等效形式据Thomas。[5]

1 /maoɲ/
2 /pi̤ar/
3 /paiŋ/
4 /pwan/
5 /prəta̤m/
6 /trao/
7 /ʔmpaəh/ (/pə̤h/)
8 /təŋhaːm/
9 /ʔŋçən/ (/nsi̤n/)
10 /ʔŋci̤t/ (/tsit/)
11 /ci̤t maoɲ/
20 / pi̤ar ci̤t/
100 /rəja̤ŋ/
1000 /rəpṳː/

参考

编辑
  1. ^ 坦普温语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 Cambodia Inter-Censal Population Survey 201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2-02.
  3.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Tampua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 腊塔纳基里省总人口14.999万。General Population Census of Cambodia 2008 - Provisional population totals (PDF).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Ministry of Planning. 3 September 2008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3). 
  5. ^ 5.0 5.1 Thomas, D. 1979, "The place of Alak, Tampuan, and West Bahnaric", in The Mon-Khmer Studies Journal, vol. 8.
  6. ^ Sidwell, Paul (2002).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hnaric languag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n-Khmer Studies: A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s 32.
  7. ^ Crowley, James Dale; Vay, Tieng; Wain, Churk. Tampuan Khmer English Dictionary. Phnom Penh: National Language Institute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Cambodia and EMU International. 2007: 7. ISBN 0-9727182-4-9. 
  8. ^ 8.0 8.1 Anne Thomas, Education Advisor, Ratanakiri, Cambodia; HE Chey Chap, Under-Secretary of State for Education, Cambodia; Mr. In The, Director, National NFE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Youth and Sport, Cambodi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ambo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Crowley, J.D. 2000, "Tampuan phonology", in The Mon-Khmer Studies Journal, vol. 30.
  10. ^ Huffman, Franklin. 1976. “The Register Problem in Fifteen Mon-Khmer Languag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nel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