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坦克

(重定向自多炮塔坦克

多炮塔坦克(英语:multi-turret layout;德语:Multiturmpanzer),是安装数个炮塔坦克。多炮塔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在面对日后坦克构型以及使用战术上所做的尝试。两战间,此种设计盛行了一段时间,也有数个国家采用。然而,实战测试结果发现此设计不符合新一代坦克战术需求,在二战爆发后即迅速的退出战场。

英国维克斯公司制维克斯A1E1独立号重型坦克

发展

编辑

坦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投入战场后,各国技术人员对此种新兵器加以修改以达到前线人员的需求。其中,雷诺FT-17安装在车体上方的360度回转炮塔设计被认定为最有效率的坦克火力配置,结果,此种设计获得各国大量采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期间,各国军事研究者对于坦克的使用方式仍然没有统一定论,但当时主流意见认为堑壕战在下一次战争中仍然是战争的主要模式。作为突破壕沟的坦克,势必需要复数以上的火力发挥力量,以获在突破壕沟后进行周边扫荡的破坏力,因此必须在坦克上安装复数以上的炮塔。

此种构想在一战末期其实已经出现。代表为法国的Char FCM2C重型坦克,但由于战争结束,因此没有量产。1920年代初期,英国参谋本部再次提出同样的概念。1925年,英国的维克斯公司制造出了维克斯A1E1独立号重型坦克。设计目的乃作为突破壕沟的坦克,独立式重型坦克除了车体中央的炮塔以外还安装了4座机枪炮塔,此种设计震撼了各国的坦克制造业。

虽然多炮塔式坦克对各国陆军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但是1929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大崩盘造成各国财政吃紧,除了苏联以外,各国暂时搁置新坦克的开发及量产。

由于苏联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协助下面对经济崩盘的影响相对没那么大,因此整体财政并无困难。参考独立式重型坦克的设计后,苏联自行设计出了T-28中型坦克以及T-35重型坦克并投入量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成为全世界使用多炮塔坦克最多的国家。

实战以及问题

编辑

采用多炮塔式坦克并进行实战经验的仅有苏联,在诺门罕战役以及冬季战争中投入的多炮塔坦克,立刻就暴露出其重大问题。由于原先此构型坦克是用来突破壕沟,除了正面装甲以外侧面以及后面装甲并不厚重,对于侧后方敌军是希望以机枪直接压制,但是针对机动且战线流动性高的非壕沟战场时,此构想就完全破产。

在这两场战役之后,基本上归纳出多炮塔坦克的数种缺失:

  1. 为了安装复数炮塔导致坦克大型化重量直线上升,机动力低落
  2. 为了减轻重量使得坦克无法安装厚重装甲
  3. 操作人员过多导致坦克内部指挥混乱
  4. 由于内部空间不足整备维修困难

总而言之,多炮塔坦克是对未来战争趋势估计错误之下所诞生的产物,由于堑壕战并非日后战争主流,以此种战争形态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也就失去立足之地,最终由主战坦克取代。

各国研发制造之多炮塔坦克

编辑
 
维克斯六吨A构型
 
芬兰帕罗拉坦克博物馆的T-28坦克
 
T-42重型坦克
 
编号为99号的2C坦克,摄于1940年夏。
 
1940年,在挪威的NbFz坦克


 
双炮塔型的7TP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