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新米虾学名Neocaridina denticulata,有不少异名被广泛使用),台湾水族市场上的“黑壳虾”多为此种及另一种异足新米虾生物分类属于匙指虾科新米虾属,陆封型淡水虾种,分布于越南、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琉球日本韩国。具协助清除残饵、藻类之功用,可混养于水族箱作为鱼缸之清道夫,或是作为中大型肉食性鱼类的饵料;但个体食藻种类与食量不敌大和藻虾,因为价格便宜、容易饲养而以量取胜。其近亲异足新米虾拥有各体色变种相当受水族玩家欢迎,其中尤以红色系变种“玫瑰虾”最为常见。

多齿新米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甲壳亚门 Crustacea
纲: 软甲纲 Malacostraca
目: 十足目 Decapoda
亚目: 腹胚亚目 Pleocyemata
下目: 真虾下目 Caridea
科: 匙指虾科 Atyidae
属: 新米虾属 Neocaridina
种:
多齿新米虾 N. denticulata
二名法
Neocaridina denticulata
De Haan, 1844
异名
  • Caridina denticulata
    De Haan, 1844
  • Hippolyte denticulatus
    De Haan, 1844

名称

编辑

黑壳虾”是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异足新米虾(Neocaridina davidi)、台湾米虾 (Caridina formosae)与拟多齿米虾(Caridina pseudodenticulata)的泛称,其中在台湾分布最广的可能是异足新米虾。

形态与特征

编辑

额角平直或稍向下弯,上缘前端约五分之一范围内不具额齿。尾柄末缘呈三角形,中央后缘具有一不可动棘。体色变化多,大致有红棕色、深蓝色、深绿色至黑褐色,大型之抱卵雌虾体色较深,中、小型及雄性个体稍呈半透明。成虾体型约1-2公分。[1]以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并且为其他大型鱼虾之食物。

分布与栖地

编辑

多齿新米虾主要分布在稍具海拔的山涧沟渠,或是水流速度较缓的小溪流中;部分河川下游或出海口虽然亦有分布,但却因为单位面积分布的个体数量稀疏,对于采集者而言不具收成效益,因此台湾市面上所贩售的黑壳虾,几乎全数来自野生采集,同时采集地点又多集中于中部或东部山区。

由于多齿新米虾的栖息环境较为特殊,因此这类小型米虾或新米虾,多数喜好凉爽、流动且富于溶氧的洁净环境,然而这种特殊的栖息环境,却让它们恰好适应许多以低温方式⼤量栽植水生植物的造景缸中;特别是许多对温度敏感,同时枝叶较为密集的水草或苔藓,往往需要这类能在低温环境努力工作的黑壳虾,负担清除附着性藻类的重责大任。[2]

繁殖

编辑

母虾性成熟时,在背部、头部后方有一块变色部位,那是卵巢。母虾通常比公虾大,在繁殖时会在腹部抱住受精卵,虾卵在孵化过程中逐渐变色,直到仔虾孵出后脱离母体自行求生。

用途

编辑
  • 观赏虾

一般多齿新米虾呈透明状,体色主要为黄褐色,体表分布有不同规则与大小的斑纹,另有偏黑、绿、红等个体出现。[3]

  • 生物指标

目前研究显示,低浓度的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或就会对多齿新米虾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包括抑制成长与繁殖能力,故调查河川内多齿新米虾的存在与否及族群数量,可用于研判河川水质受污染的程度。[1]目前已被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列为河川排放水之生物毒性检测物种。

相关物种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陈富美、陈弘成、叶信利. 淡水域的指標生物-多齒新米蝦. 水试专讯.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产试验所.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2.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不只是活餌的黑殼蝦. 200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3. ^ 陈念慈、萧玉晨、陈冠如、杨顺德/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 淡水黑殼蝦的種原利用. 201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