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毘达磨集论
(重定向自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7月30日)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梵语: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天竺无著菩萨造,唐玄奘三藏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翻译,有藏译本。1934年,拉胡尔·桑克里提亚扬在西藏发现大约五分之二的梵本残卷,Pralhad Pradhan根据梵本材料和汉藏译本在1950年重建全部的梵本[1][2]。
本论共七卷,是《瑜伽师地论》中阿毘达磨相关内容的汇集,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重要论书。内容分为本事分、决择分,取自《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与摄决择分。本事分有三法、摄、相应、成就四品;决择分有谛、法、得、论义四品。
本论与《显扬圣教论》同为《瑜伽师地论》的纲目书。本论及本论注释书《阿毘达磨杂集论》均为后来成书的《成唯识论》所引用,故历来被唯识家列为必读之书。
引用
编辑- ^ Lusthaus, Dan. Asaṅga's Abhidharmasamuccaya,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muller.net
- ^ Review of Rahula, Walpola Abhidharmasamuccaya by J. W. de Jong in Asanga; Boin-Webb, Sara; Rahula, Walpola (2001), pp. 291-299. [Original French published in T'oung Pao, LIX (1973), pp. 339-46. Reprinted in Buddhist Studies byJ.W. dejong, ed. Gregory Schopen, Berkeley: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79, pp. 601-8.]
参见
编辑这是一篇关于佛教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