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写成于1901年,主要阐述了作者的大同思想

广东省博物馆藏《大同书》
《康有为像》 1904年 李铁夫 布上油画

在著《大同书》的十几年前,康有为就已初步形成了他的大同思想。1882年(光绪八年),康有为北京乡试未中,南归时经上海,接触了大量西方书籍及相关思想,后经游历香港,所见所闻,1884年“悟大小齐同之理”,1885年著《几何公理》,1886年著《康子内外篇》、《公理书》,1887年著《人类公理》,初步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1895年公车上书,1898年戊戌变法,康有为欲将其政治思想运用于实践中。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经香港、日本欧美诸国,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01年旅居印度时著《大同书》,表明他的大同思想已趋于成熟。《大同书》全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部。甲部为总论,提出人类的九界之苦:国界之苦、级界之苦、种界之苦、形界之苦、家界之苦、产界之苦、乱界之苦、类界之苦、苦界之苦;其它九部,分别描写克服九界之苦的大同世界。在书中,康有为系统设计了一个人类大同社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政治民主,人人平等;经济公有,人无私产;社会和谐,无家无国。[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大同的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毛泽东曾公开说“《大同书》所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要建立的理想社会”,而且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资料里面包含《大同书》的内容[2][需要较佳来源]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郁郁.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江苏社会科学. 2007: 33–35. 
  2. ^ 张由存. 收入分配的四次浪潮. 凤凰财经. 2009-09-07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