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方号
大东方号(英语:SS Great Eastern)是一艘在19世纪所建造的巨型蒸汽船,设计者是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它的载客量达4000人,船长690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船,能够装五万吨煤,需要二百多名烧煤工人日以继夜地工作以提供动力,四个蒸气引擎共产生超过8000匹马力。
大东方号 | |
---|---|
概观 | |
拥有国 | 英国 |
制造厂 | Messrs J Scott Russell & Co. |
动工 | 1854年5月1日 |
下水 | 1858年1月31日 |
结局 | 1889-90年报废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32,000公吨 |
全长 | 211米 |
全宽 | 25米 |
动力 | 蒸气引擎 x 4,8000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13节 |
乘员 | 418人 |
载重容积 | 4,000人 |
英国广播公司在一部于2003年开始播映的纪录片中把大东方号列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背景
编辑大东方号的诞生需从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于1830年代末开始将事业拓展到大西洋航运开始说起;在该公司声誉卓越、天才与野心皆具的设计者布鲁内尔的规划下,大东方号两艘小得多的(但尺寸在当带仍称的上大型船只)姊妹舰─大西方号与SS大不列颠─已先后为该公司的航运事业赢得世界最大蒸气船、第一艘大西洋定期航班蒸气机客轮与蓝缎带奖的荣誉。既得的成功使与布鲁内尔希望打造一艘用于英国-印度-澳洲航班,世界上最巨型、最豪华的游轮,其载客量达4000人。1852年,他向专为东方航线成立的东方航运公司提出他的设计,希望公司能赞助他兴建此巨型游轮,但它史无前例的巨大令投资者却步-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么大的船连能否浮在水面上都是个问题。在历经争论后,公司最后批准赞助他兴建此巨型游轮,而布鲁内尔亦找来著名造船工程师约翰·斯考特·拉塞尔替他建船,但他们仍有一个难题未解决,就是怎样才能让这船长是当时一般客货船6倍的巨无霸成功下水。
历史
编辑建造过程
编辑大东方号建造当时,是世上最大的船只,并使用了先进的设计,长690英尺,载客量达4000人,航速达13海哩,船只几乎是全金属制造,船壳首创先例的由两层共19毫米厚的金属板组成,因此它的满载排水量达到32,000公吨。大东方号在伦敦的拉塞尔造船厂建造,但在建造之前的1853年9月10日,拉塞尔造船厂失火,造成包括大东方号在内许多船只的珍贵资料被烧毁,由于拉塞尔没有买保险,使他被迫要向银行借贷才能有足够资金建造船只。
由于拉赛尔造船厂不曾-事实上,没有一家造船厂曾经-建造如此巨舰,没有足够纵深的船台来建造大东方号成了问题。作为解决方案,船厂采用了横向船台来建造船只。相对地,这也使大东方号需以侧面下水法下水。
下水仪式、转卖及试航事故
编辑1857年11月,接近一万人前往参观大东方号的下水仪式。该船下水方法是以数以百计的巨大铁链把它拖到水上,可是过程并不顺利,有工人亦因此受了伤,使下水仪式被迫暂停,而该船亦只移动了四呎。即使后来人们努力地尝试完成下水仪式,但都只是移动多了30英尺,直到1858年1月30日,大东方号才利用潮涨时首次浮在水上,“成功地”完成下水仪式。
然而在下水之后,后续工程却因建造费用的严重超支而停摆,大东方号的建造费用高达50万英磅,是原本预算的四倍。无力继续承担的结果是不得不将船转卖,大东方号就保持停工漂浮状态直到1859年Great Ship Company公司将船只买下为止。拉塞尔船厂于同年8月完成内部工程,9月9日搭载了418名船员和35名乘客展开试航,却由于通风管阻挠发生了爆炸意外,造成6名船员死亡。
由于船只的转手、财务的失败与试航的事故,布鲁内尔大受打击,他必须面对名誉的一落千丈与庞大的债务,这位伟大的工程师就这样在失意中于1859年9月15日去世。
实际营运
编辑修复后的大东方号,被船公司用于美国航线而非设计布鲁内尔所规划的印度澳洲航线。1860年6月17日大东方号在空船状态下首航纽约,并于进港时得到高规格的欢迎,船公司先是在停泊期间提供售票参观,随后安排了两次宣传性质的短程航行。大东方号当代巨轮的名气为第一次航行吸引了2400名的乘客,但糟糕的是这次航行却未能获得好评-未到位的服务水准使乘客们无法在船上体验到巨大以外的任何优点,恶劣的口碑使第二次航行的载客率惨不忍睹,只有不到百人乘船。
大东方号接下来的正式营运生涯同样惨淡,它原为超长程航班设计的4000人载客量从来未曾满载(最高记录为1862年8月的1500人),与巨大船身成正比的高昂营运成本使其每发船一次即亏损一次,再加上厄运缠身般的事故不断。船公司不得不在将大东方号停航并寻求出售。
1864年大东方号二度转手,买主丹尼尔·古区是一名与大东方号的“故乡”大西方铁路公司有着深厚渊源,且与布鲁内尔齐名的优秀工程师。
成功的电缆铺设船
编辑丹尼尔·古区看上了大东方号为远洋航行所作的设计与巨大的承载空间,将之改装为一艘电缆敷设船。完成改装的1865年即受大西洋电报公司委托进行自爱尔兰到加拿大纽芬兰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的铺设作业。虽然该次工程因电缆的半途断裂而功败垂成,但1866年进行的第二次尝试却十分顺利,大东方号甚至在回程时顺道回收了前次掉落到6,000英尺海底的电缆线。1866年6月28日,大东方号自船上发送电报,宣告了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正式启用。虽然大西洋电报公司早先在1858年即在同路线上完成了史上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但在完工后三周断裂,因此大东方号所铺设的电缆成为实用意义上的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电缆,而大东方号也自然以建造者的名义分享这份殊荣。
随后的八年间,大东方号又铺设了两条跨大西洋、一条跨太平洋及一条跨印度洋的海底电览,俨然成为长程海底电缆铺设的专门舰只。大东方号于1870年与1873年的两次铺设工程中来道了布鲁内尔所设想的航行目的地印度,并在布鲁内尔设想不到的用途上赢得了应有的、迟来的尊敬。
1868年,因应法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的载客需求,大东方号曾再度被改造为客轮进行大西洋航运,不过其仅仅进行了一次航班就因为出资的法国大东方号公司倒闭而草草结束。但这仅有一次的航班仍让当时乘客之一的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对巨大的大东方号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于1871年发表了以大东方号为故事舞台的小说‘海上都市(A Floating C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报废
编辑但就在1874年,大东方号的电缆船生涯也到了尽头-专门铺缆船的完工使它不再具备优势,而它16年的船龄对19世纪钢壳船的标准来说也已老朽。结束了电缆工作舰生涯的大东方号随即被闲置在港口,1885年时以26,000英磅的价格卖给Lewis's百货作为浮动广告看板。1888年,大东方号正式报废,被当成废铁的以16,000英磅卖给拆船公司,次年1月1日开始解体,其一万六千吨的巨体花了整整两年才解体完成。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指解体期间在双层船壳内发现两具疑似建造被封死在舱底而无人发觉的造船工的骨骸,[1]为好事者对大东方号那坎坷的命运提供了迷信的解答。解体后,大东方号的主桅杆被英格兰最伟大的足球球会之一利物浦足球会购买,作为其主场晏菲路球场的旗杆,至今仍然竖立在高普(Kop)看台一侧。[2]
参考资料
编辑- 钱币上著名的船-大东方号(Great Eastern)与海底电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电影 Seven Wonders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BBC
-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Cable & Submarine Telegraphy - Great Easter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