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樊

朝鮮王朝對台灣的稱呼

大樊”(朝鲜语:대번大樊 Daebeon */?)是朝鲜王朝史书《朝鲜王朝实录》中对东宁的称呼,记载于显宗大王十一年(1670年)。

大樊
谚文대번
汉字大樊
文观部式Daebeon
马-赖式Taebŏn
大樊国
谚文대번국
汉字大樊國
文观部式Daebeonguk
马-赖式Taebŏnguk
大樊
汉字 大樊
白话字 Tāi-hoân
大樊国
汉字 大樊國
白话字 Tāi-hoân-kok

此外,显宗在位时期正值延平嗣王郑经主政,因此在实录内文中,又称当时在大员地区郑氏王朝为“大樊国”(대번국大樊國 Daebeonguk)。这样的记载仅出现于本次纪录中,在此之前的丁未漂人事件(1667年)中,当时身为郑氏官员的林寅观等人,则清楚地表达出藩王郑经据守“东宁”,与清朝对峙。[1]

也因为那次的漂汉人遭全数遣送清国辽东处死,显宗与大臣定下了处理类似事件的规则,直接跳过地方兵使,秘密上呈备边司由朝廷定夺;而这也是1670年,这批漂汉人最后能够平安离开朝鲜,并前往日本长崎的主要原因。[2]

记载 编辑

济州牧使卢锭秘密驰启曰:“五月二十五日漂汉人沈三、郭十、蔡龙、杨仁等,剃头者二十二人,不剃者四十三人,所着衣服,或华制、或胡制、或倭制,到旌义境败船。自言本以大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人,淸人既得南京之后,广东等诸省,服属于,故逃出海外香山岛,兴贩资生。五月初一日,自香山发船,将向日本长崎,遇飓风漂到于此云。问香岛,今属何省,答曰:‘香澳乃广东海外之大山,青黎国之邻界。’问何人主管,则答曰:‘本南蛮地,蛮人甲必丹主之。其后浸弱,故明之遗民,多入居之,大樊国,遣游击柯贵主之。大樊者,隆武时,有郑成功者,赐国姓,封镇国大将军,与淸兵战,淸人累败。未几死,其子锦舍继封仁德将军,逃入大樊,有众数十万。其地在福建海外,方千余里,永历君,时在贵州故蜀地。俺等以行商诸国,故或剃头、或不剃,而愿往长崎。’臣装船还送矣。”[3]
— 显宗十一年7月11日, 朝鲜显宗大王实录 · 卷十八


说明:朝鲜汉字表记“大樊”与“大员”均指“台湾”。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丁未传信录 · 漂人问答》:“又一藩王割据福建、东宁地方,时在练兵秣马,以图恢复。”
  2. ^ 《朝鲜显宗大王实录 · 卷十四》:“此后漂到者,其船若完,则使其还送。其船已破,则留置其他可也。”
  3. ^ 《朝鲜显宗大王实录 · 卷十八》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