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

(重定向自奴才化

奴才是指善于侍奉主人奴仆。《晋书·刘元海载记》:“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清代满语阿哈满语ᠠᡥᠠ转写aha)被译为“奴才”。清朝宦官面对皇帝自称“奴才”;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等拥有旗籍之大臣也自称“奴才”,汉人臣下只能自称“臣”。皇后与皇帝对话,也要自称“奴才”。这被认为是“尊统于一”,有任何人都不能大过皇帝,皆是臣仆之意。溥仪退位后,逊清小朝廷仍维持此套礼仪[1]:120

自称奴才的满洲大臣票拟

鲁迅杂文《隔膜》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鲁迅这样说,是由于清朝首崇满洲,汉臣事实上比满臣地位低。旗人(包括满洲人、汉人和其他民族)与皇帝是主奴关系,民人(包括汉人和其他民族)则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用法

编辑

清朝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孽海花》第十八回:“况且没有巴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

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有负面意义。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溥佳. 记清宫的庆典、祭祀和敬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PDF). 中国·北京市: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2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26) (简体中文). 统一书号:112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