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拉肯斯

威廉·詹姆斯·格拉肯斯(William James Glackens,1870年3月13日—1938年5月22日)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画家,也是垃圾箱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是阿尔伯特·C·巴恩斯的同学和好友,帮巴恩斯基金会买下不少作品。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纽约和巴黎创作的暗色调、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作品使得他名声鹊起,后来其作品色调变亮,显示出雷诺阿的强烈影响。除去职业画家的工作外,格拉肯斯还在费城纽约担任一些报纸和杂志的插画家

William Glackens
1915年左右摄
出生(1870-03-13)1870年3月13日
美国费城
逝世1938年5月22日(1938岁—05—22)(68岁)
美国韦斯特波特
知名于绘画
运动美国现实主义

早年

编辑
 
《东河公园》,约1902,布鲁克林博物馆

格拉肯斯出生于家族世代居住的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有一个姐姐艾达(Ada)和一个哥哥路易斯·格拉肯斯。1890年,格拉肯斯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在学校就对绘画展现出极大的的兴趣[1]。1891年11月,他就读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2]

职业

编辑

插图画家

编辑
 
《华盛顿广场的意大利-美国庆典》,1912年,波士顿美术馆

毕业后,格拉肯斯成为《费城记录报》(The Philadelphia Record)的美工、记者[3]。1892年,他转而为费城出版社(Philadelphia Press)绘制插图。他读过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的夜校,师从现实主义画家托马斯·安舒茨[4]约翰·斯隆也曾就读于该学院,他将格拉肯斯介绍给了画家罗伯特·亨利。亨利在他的工作室举办定期的艺术家聚会[5],阅读惠特曼爱默生威廉·莫里斯·亨特的《Talks on Art》和乔治·摩尔的《Modern Painting》,思考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美国艺术的必要性。

1895年,格拉肯斯与包括亨利在内的几位画家一同前往欧洲游历[6]。他首先抵达荷兰,其次到巴黎与亨利合租了一个工作室一年,并接触到印象派后印象派艺术,马奈成为两人的偶像[7]

1896年,格拉肯斯在纽约定居,通过画家乔治·卢克斯引荐,成为《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的画家。 他后来也曾为《纽约先驱报》工作,绘制速写。在担任《麦克卢尔杂志》 插画家期间,他受杂志委派前往古巴报道美西战争[8]

1904年,格拉肯斯与来自康涅狄格州一个富裕家庭的画家伊迪丝·迪莫克(Edith Dimock)结婚[9]。1906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设计学院的准院士,并于 1933年成为正式院士。

八人画派

编辑

在纽约,格拉肯斯成为八人画派(The Eight)的一员。和乔治·卢克斯等反抗国家设计学院保守的“官方”艺术展,决定自己举办艺术展[10]。他们善于描绘传统画家不屑的城市世俗景观,作品在纽瓦克、芝加哥几个城市巡回展出,获得了很大的认可[11]

晚期作品

编辑

到1910年,格拉肯斯开始转向高度个人化的风格,与垃圾箱画派渐行渐远。他的传记作者威廉· 盖茨(William Gerdts)说这是“他向主流印象派的转变”[12]。他的作品经常被拿来与雷诺阿相提并论,以至于他被称为“美国雷诺阿”。格拉肯斯对这种批评的回应始终如一:“你能想到比雷诺阿更值得追随的人吗?” [13]

 
《冷饮店》,1935

这时,来自中央高中的同窗好友、富翁阿尔伯特·C·巴恩斯开始研究和收藏现代艺术,并委托格拉肯斯在去巴黎旅行时给他买一些好的画作。格拉肯斯从巴黎带回了大约20幅画作,其中包括塞尚、雷诺阿、马奈和马蒂斯,它们构成了巴恩斯基金会收藏的核心。[14][15][16]

1916年,格拉肯斯担任新成立的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会长,为不出名的艺术家提供展出机会。1925年至1935年间,他继续前往法国研究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他的画作在1933年和1936年两次获得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年展金奖。

去世

编辑

1938年5月22日,格拉肯斯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度假时突然去世,安葬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雪松山公墓。几个月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回顾展,并在匹兹堡的卡内基学院展出,受到了好评。[1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this entry is taken from William H. Gerdts and Ira Glackens.
  2. ^ William Glackens. [14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3. ^ Gerdts, p. 12.
  4. ^ Watson, p. 18.
  5. ^ Gerdts, p. 13.
  6. ^ Gerdts, pp. 15–24.
  7. ^ Gerdts, p. 15.
  8. ^ Gerdts, pp. 27–35.
  9. ^ Gerdts, p. 57.
  10. ^ Brown, Milton W., The Ash Can School, American Quarterly, Summer 1949, 1 (2): 127–134, JSTOR 3031260, doi:10.2307/3031260  and Brown, American Painting from the Armory Show to the Depression, pp. 9-38.
  11. ^ Loughery, pp. 112-126.
  12. ^ Gerdts, p. 90.
  13. ^ Gerdts, p. 94.
  14. ^ Colin B. Bailey, "The Origins of the Barnes Collection" in The World of William Glackens: The C. Richard Hilker Art Lectures (New York: Sansum Foundation, 2011), pp. 41-75.
  15. ^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1961.
  16. ^ Wattenmaker, Richard J., and Anne Distel. 1993. Great French paintings from the Barnes Foundation: Impressionist, Post-impressionist, and Early Modern. New York: Knopf. p. 6. ISBN 0679409637.
  17. ^ Gerdts, p. 153.
  • Brown, Milton. American Painting from the Armory Show to the Depress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5.
  • Gerdts, William H. William Glackens. New York: Abbeville Press, 1996.
  • Glackens, Ira. William Glackens and the Ashcan Group: The Emergence of Realism in American Art. New York: Crown, 1957.
  • Homer, William Innes. Robert Henri and His Circl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9.
  • Hughes, Robert. American Visions: The Epic History of Art in America. New York: Knopf,
  • Kennedy, Elizabeth (ed.) The Eight and American Modernism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 Loughery, John. John Sloan: Painter and Rebel. New York: Henry Holt, 1997.
  • Milroy, Elizabeth. Painters of a New Century: The Eight and American Art. Brooklyn: Brooklyn Museum, 1992.
  • Metropolitan Lives: The Ashcan Artists and Their New Yor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Art, 1995.
  • Perlman, Bennard B. Painters of the Ashcan School: The Immortal Eight. New York: Dover, 1979.
  • Watson, Forbes. William Glackens. New York, Duffield & Co, 19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