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地杜鹃

婆罗洲地杜鹃,(学名:Carpococcyx radiceus) 是杜鹃科的一种大型陆生杜鹃物种,它是婆罗洲岛的特有物种,在属于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地区都有发现。它仅生活于潮湿的森林。它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它以前被认为与苏门答腊地杜鹃同种。

与杜鹃科中的许多物种不同,婆罗洲地杜鹃不是巢寄生物种,而是自己抚养后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地杜鹃归类为潜在濒危物种。它通常不是一种常见的鸟。尽管它也采用次生林作为栖息地,但构成威胁的原因之一是构成其栖息地的森林日益破碎。由于其肉的味道难闻,它并没有被婆罗洲的土著居民猎杀。然而,他一直在为其他设置的陷阱中死亡。

特性

编辑

婆罗洲地杜鹃的体长可达60厘米,是大型杜鹃之一。尾巴平均约为30厘米。喙略微向下弯曲,长度为4.7 厘米。关于这种杜鹃物种的体重的数据很少。然而,8月份称重的雄性重455克,而9月份称重的雌性重540克。没有明显的两性异形。

婆罗洲地杜鹃是一种害羞且难以观察的鸟类。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度过,但也能够飞过灌木丛。偶尔,它也会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翅膀略微张开。人们对繁殖知之甚少。然而,繁殖季节似乎在2月至7月期间。

它们经常跟随须猪身后猎食昆虫,在东加里曼丹的五种语言中,有三种称它们为“猪鸟”。在婆罗洲地杜鹃的胃中,还检测到了甲虫、蚂蚁、小蛇、青蛙以及小种子和水果。

参考

编辑

Phillipps, Quentin & Phillipps, Karen (2011). Phillipps'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Borneo. Oxford, UK: John Beaufoy Publishing. ISBN 978-1-90678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