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

中国西晋时期字书

字林》(c. 350)共七卷,晋人吕忱撰。其中共有12824个字头,依《说文》540部首系统为顺序。在汉语辞书学史上,《字林》是仅次于《说文解字》(121;9353字)和《玉篇》(c. 543;12158字)的辞书。

字林
字面意思character forest
朝鲜语名称
谚文字林
汉字자림
日语名称
汉字 字林

文本 编辑

吕忱编《字林》本是《说文解字》的增补,增加了3千余个不常用字和异体字。Yong & Peng将《字林》描述为“比《说文》更有影响力的字典。[1]:186

吕忱的弟弟吕静也是辞书学家,编写了《韵集》。除他们编写的辞书以外,我们对兄弟二人知之甚少。

日本几部国语辞典也以“林”起名,如《大辞林》(1988)和《大汉语林》(1992)。

历史 编辑

《字林》在南北朝时期很流行,当时“中国辞书进入到了探索与发展的阶段。新的辞书类型越来越多,格式与风格上的探索有待突破。”[1]:275

南朝宋扬州人吴恭曾首先为《字林》作注,即《字林音义》5卷。


江式是北魏知名书法家、金石学家,《魏书·江式传》(554)提及了他的《论书表》(514),其中江式提到《字林》。义阳王石鉴(r. 349–350)被封于任城郡(今日兖州区),吕忱献《字林》6卷。

晋世义阳王典词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2]:186

总体而言,《字林》循《说文解字》给小篆字头和隶书释义的形式。

北齐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581)批评了《字林》的注音。

隋书·潘徽传》(636)批评了《仓颉篇》、《急就章》、《说文解字》和《字林》,赞美了《声类》和《韵集》:

且文讹篆隶,音谬楚夏,《三苍》、《急就》之流,微存章句,《说文》、《字林》之属,唯别体形。至于寻声推韵,良为疑混,酌古会今,未臻功要。末有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而全无引据,过伤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76)[2]:161

《隋书·艺文志》也载吕忱《字林》7卷,吴恭曾《字林音义》5卷。

直到唐朝,《字林》“地位和《说文解字》一样重要”,但稍后亡佚。[3]颜元孙(?-732)撰《干禄字书》,即用《字林》为定正体的标准。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c. 770):“晋吕忱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2[4]:244)。所有《说文解字》系字典中,吕忱的最有用。

最后一版《字林》在元朝之前佚失,《宋史·礼五》(1343)只提到了一次《字林》,是在一次对车的种类的讨论中,引《字林》称軿车有帷幔无辕,而辎车有辕。

清朝学者从各传世文献中搜集到《字林》引语和一些《字林》残卷。如《康熙字典》(1716)引其注释和读音180余次。任大桩(1738–1789)编8卷《字林考逸》15000余字,称“《字林》实承《说文》之绪,开《玉篇》之先”。陶方琦(1845–1884)编《字林考逸补本》。

参考 编辑

  1. ^ 1.0 1.1 Yong & Peng 2008.
  2. ^ 2.0 2.1 Tr. Yong & Peng 2008.
  3. ^ McNair, Amy (1995), "Public Values in Calligraphy and Orthography in the Tang Dynasty", Monumenta Serica 43:263–278.
  4. ^ cf. Yong & Peng 2008.

阅读更多 编辑

  • Yip, Po-ching (2000), The Chinese Lexic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Psychology Press.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