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明义(日语:安倍 明義あべ あきよし Abe Akiyoshi */?,1891年12月22日—1951年),日本福岛县人,教育家、台湾历史研究者,著有《蕃语研究》、《台湾地名研究》二书。

安倍明义肖像

生平 编辑

安倍明义1891年12月22日出生于福岛县标叶郡日语標葉郡几世桥村日语幾世橋村大字棚盐穴田(今福岛县双叶郡浪江町棚盐穴田),1906年入读福岛县立相马中学校(今福岛县立相马高等学校日语福島県立相馬高等学校[1],1911年毕业[1][2]:163,翌年赴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就读[1],1913年毕业[3]:124后获得甲种台湾公学校教谕免许,前往台东担任马兰公学校(今台东县台东市马兰国民小学)勤务及台东公学校(今国立台东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勤务[1]。同年8月被派赴都历公学校(今台东县成功镇信义国民小学)担任勤务,1915年升任该校校长,翌年又兼任9个月的都銮公学校(今台东县东河乡都兰国民小学)校长[1](该两间小学均为阿美族部落学校[4])。1918年安倍调回马兰当校长[1],1919年改任台东厅视学[3]:124,1921年任台湾总督府厅属兼台东厅勤务[1]

安倍明义在台东任职时曾数度担任台湾教员检定委员会临时书记,于1926年发表〈国语普及相关研究〉,获久迩宫殿下教育奖励论文佳作,1928年再以〈国语练习会用书稿本乙种〉获一等赏,同年1928年及1935年二度获得台湾教育会举办的“全岛教育功劳赏”[4]。1929年5月返回母校台湾总督府台北第一师范学校(之前的国语学校,今台北市立大学博爱校区)担任教谕,兼任台湾总督府文教局编修[1][5][6][2]:163,10月辞掉教谕一职,转任文教局视学官,在督学室工作,为高等官七等,后又调任文教局编修课嘱托,从事教科书之编修工作,为《台湾日日新报》主笔尾崎秀真同事。其到1942年为止一直担任嘱托,最终在二战过后的1951年过世[4]

学术研究 编辑

安倍明义因担任视学,时常往来原住民地区考察,会于学术性刊物发表其对卑南族、阿美族社会文化观察之成果[2]:163,根据人类学家土田滋整理,其总共写了22篇论文[4]。在都历公学校任职期间,曾将论文〈阿眉蕃语研究〉送至1916年5月的台湾劝业共进会评比,获审查长高桥辰次郎日语高橋辰次郎推荐,故决定进行后续研究。1930年12月安倍于台北成立“蕃语研究会”,该会甫成立即出版安倍明义自己写的《蕃语研究》一书,该书初版本有台湾总督石冢英藏题字“皇风洽六合”、台北帝国大学总长币原坦题字“释诂释言”,台湾总督府文教局长杉本良日语杉本良、台北帝国大学教授小川尚义亦有写序[4]。该书记载的“蕃语”全部采用片假名记载,也使用一些补助记号标记,而“蕃语”仅收录台东厅主要的7族,分别为“アミ”(阿美族)、“プユマ”(卑南族)、“パイワン”(排湾族)、“ツァリセン”(鲁凯族)、“ブヌン”(布农族)、 “ヤミ”(达悟族)、加礼宛(噶玛兰族)7种语言,共约2000个单词,另有词汇比较表,为其在文教局服务时出差调查北部原住民所得[4]。1938年安倍明义出版《台湾地名研究》,获币原坦题字“千载传名”,台湾总督府图书馆(今国立台湾图书馆)馆长山中樵作序。安倍在书中将台湾地名之来源分作原住民、西方人、汉人、日本人4类,除翻阅文献外,亦有进行田野调查[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安倍明義任總督府視學官、俸給、勤務、依願免官. 《昭和四年十月至十二月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29-10. 
  2. ^ 2.0 2.1 2.2 赵川明. 〈安倍明義(1891-?)〉. 陈建年、颜志光、施添福、詹素娟、王河盛、李玉芬、林志兴、林建成、林韵梅、姜祝山、孙民英、张金生、张尧城、陈孙华、陈清正、黄天来、黄学堂、廖中勋、赵川明、郑玉妹、郑国正、罗福庆 (编). 《臺東縣史:人物篇》. 台东县政府. 2001-11. ISBN 957-02-9591-0. 
  3. ^ 3.0 3.1 全島教育功勞者表彰. 《台湾教育》 (财团法人台湾教育会). 1935-11-01.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李澍奕. 〈安倍明義的履歷表〉.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9-11-29, (第188期)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5. ^ 安倍明義(任總督府師範學校教諭;俸給;補職). 《昭和四年四月至六月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29-05. 
  6. ^ 安倍明義(兼任總督府編修書記;勤務). 《昭和四年四月至六月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台湾总督府). 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