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安娜·斯捷潘诺芙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俄语:Анна Степановна Политковская罗马化:Anna Stepanovna Politkovskaya;1958年8月30日—2006年10月7日),婚前姓马泽帕俄罗斯记者,于美国纽约出生,以反对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而闻名。2006年10月7日,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于她的莫斯科寓所被枪杀,一些西方媒体怀疑此案是普京授意所为[2]。她遇害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追授予她2007年度吉列尔莫·卡诺世界新闻自由奖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Анна Политковская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摄于2005年的德国莱比锡
出生Анна Степановна Мазепа
(1958-08-30)1958年8月30日
 美国纽约市
逝世2006年10月7日(2006岁—10—07)(48岁)
 俄罗斯莫斯科
职业记者、作家
国籍 俄罗斯[1]
民族父为乌克兰
公民权 美国
母校莫斯科国立大学
创作时期1982年–2006年
主题政治、新闻自由、人权、社会议题
奖项国际特赦组织人权新闻奖
2001年

早年生活及新闻从业 编辑

1958年,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是前苏联联合国外交官。她的父亲是斯捷潘·费多罗维奇·马泽帕(1927-2006)来自乌克兰的科斯托博布里夫的乌克兰人,母亲是赖莎·娅历山德罗夫娜·马泽帕(1929-2021)来自刻赤的俄罗斯人。几年后,她和父母回到了莫斯科,之后她一直在莫斯科长大。1980年她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大学毕业后,她与同学娅历山大·波利特科夫斯基结婚,生有一男一女。1982年-1993年她在《消息报》任职,担任记者和突发事件和事故专栏的编辑。1994年至1999年,她在叶戈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雅科夫列夫创办的《Obshchaya Gazeta》担任助理主编,她经常撰写社会问题,特别是难民问题。1999年6月至2006年,她为《新报》双周刊撰写专栏,这份报刊的调查性报道很强,从一开始就对后苏联的新政权提出批评。她出版了几本关于车臣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普京的俄罗斯英语Putin's Russia》)等获奖的书籍[3]

采访车臣战争 编辑

车臣战争爆发之后,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多次走访车臣的当地医院和难民营,采访战争受害者,她的采访报道得到广汎认同,并获得了多项名誉奖[4]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所撰写的相关内容大都是抨击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和他的次子拉姆赞·卡德罗夫所操纵的车臣政局、车臣叛军、俄国滥用军力等。她还记录了北高加索地区和其他地方的侵犯人权行为和政策失误。在1999年的一个案例中,她不仅报道了格罗兹尼的一个多民族混杂的养老院的困境,而且在她的报纸舆论和公众的支持帮助下,确保了养老院的老人们安全撤离。她的发表的两部书籍《肮脏的战争》(2001年)、《地狱的一角》(2003年)都取自于她写的文章报道,它描述了车臣战士与俄罗斯联邦军队的应征士兵之间爆发的残酷战争,在战争中的当地平民犹如生活在人间炼狱。她最后的一篇调查报告是关于车臣学校的孩童们据称被某种强烈的、未知的化学物质所毒害,以至于使这些孩童们几个月内丧失了行动能力[5]

抨击普京和联邦安全局 编辑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她发表的《普京的俄罗斯:失败的民主制度下的生活》一书中,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他发动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提出了抨击。在这本书中,她揭露了压制俄罗斯国内的自由、重建苏联时代的独裁权力的俄罗斯秘密情报机关联邦安全局。她承认,“社会总是麻木不仁,契卡的权力坚如磐石,他们知道我们的恐惧,而我们越来越处于牲畜般的境地,这个责任不仅是在于普京的政策,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责任。克格勃恃强凌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她又说:“由于我们自身的无知而给我们带来死亡,我们愈来愈回归到信息封闭的苏联时代的地狱。让我们一起使用能够接受自由信息的互联网吧!如果你想因为休息而做‘报道记者’工作的话,那就完全成为普京的奴隶。否则,要么倒在枪弹下,要么被毒死,要么被判死刑。哪怕是普京的狗[6]。”她又表示:"大多数的人们都是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俄罗斯人的优点的悲观主义者。对普京得寸进尺的恶意,人们都觉得无所谓"。她在一篇题为《我会恐惧吗?》的文章中的结尾处写道:“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乐观的期望中享受到安慰的话,那就这样做好了。做法很简单,那就是给我们自己的子孙判死刑。[7]

斡旋解救人质 编辑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2002年10月23日发生的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和2004年9月1日发生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的两次事件当中,为营救人质做了交涉。在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的过程中,车臣武装势力委托她与俄罗斯当局斡旋,事后她又积极地帮助死亡者的家属。

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发生后,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为了采访车臣独立武装前往车臣,在飞机上喝了茶水之后,突然人事不省。事后,她认为这是俄罗斯当局在茶水中下了毒(但是并没有得到证实),俄国政府也予以否认,俄罗斯的保护记者委员会也无法确定病因。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为此一度生命垂危,身体康复之后,又执笔撰写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她写道:“9月23日被害者们如果对俄罗斯政府采取果断态度的话,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惨剧”。在这之后,因为受到了俄罗斯当局和民粹分子的恐吓,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一段时期只好去国外继续从事她的活动。

除了童年时期,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离开俄罗斯的时间都不超过几周,她虽然拥有美国护照,但即便是她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也从未放弃过俄罗斯公民身份。

遭遇暗杀以及俄国国内各方反应 编辑

暗杀事件发生后,人们来到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公寓献花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墓地(摄于2007年11月22日)

2006年10月7日,在莫斯科的自家公寓里,她的一名邻居在电梯门前发现了被枪杀的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而这天恰好是普京的生日。

政府方面反应 编辑

在暗杀发生三天之后,普京赴德国参加官方会议时表示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同时表示这次谋杀比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所能抨击的更能使俄政府名誉受损。这是普京对此事件首度表达了官方立场 ,但是他在事发三天之后才对此表态而遭到广汎指责[8]

对凶犯的判决 编辑

俄罗斯警方在事发后,公开了作案嫌疑人的录像带。2011年5月31日,俄罗斯联邦侦察委员会公布了拘拿了被认为是案犯的车臣人鲁斯塔姆·马赫穆多夫(Rustam Makhmudov)。2011年8月25日,俄罗斯联邦侦察委员会以组织杀害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为由,将莫斯科退休警察德米特里·帕夫柳琴科夫(Dmitry Pavliutchenkov)予以拘捕。2006年时任莫斯科警察第四搜查组组长的帕夫柳琴科夫,从数人那里收受贿赂之后,命令下属跟踪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召集犯罪组织,分发带有消声器的手枪,指挥作案,他于2012年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凶手鲁斯塔姆·马赫穆多夫和另外一个人于2014年6月9日被判处终身监禁[9],其余三人分别被判处12年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注 1]

民间社会反应 编辑

由于被指控为凶手的原警察德米特里·帕夫柳琴科夫收受贿赂的幕后依然是个谜,判决结束后,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子女要求俄罗斯当局继续追究真相。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亲友认为,谋杀的原因与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职业生涯是分不开的,因为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活动毫无商业利益,除了因记者职业的原因而被谋杀这种可能之外,警方调查员并没有其他可供参考的线索。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遇害之后,被下葬在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备注 编辑

  1. ^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国大量从监狱囚犯中征兵,五个被判入狱的犯人当中的谢尔盖·卡日库尔班诺夫(Sergei Khadzhikurbanov)因前往乌克兰前线作战而被总统普京赦免[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nna Politkovskaya. 大英百科全书. [201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英语). 
  2. ^ Hassner, Pierre. Russia's Transition to Autocracy.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8, 19 (2): 5–15. ISSN 1086-3214. doi:10.1353/jod.2008.0022. 
  3. ^ "Her Own Death, Foreto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litkovskaya, Anna. 15 October 2006. Retrieved 15 October 2006
  4. ^ Danilova, Maria (2006年10月9日). “Officials: Russian Journalist Found Dead"
  5. ^ Poison in the ai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y Anna Politkovskaya
  6. ^ Poisoned by Put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y Anna Politkovskaya
  7. ^ Russia’s Secret Heroes.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6). 
  8. ^ Putin criticised over journalist remarks by Al Jazeera. [2006-10-11]. 
  9. ^ 俄法庭判兩名殺害著名記者罪犯終身監禁. BBC中文网. 2014-06-09 [201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3). 
  10. ^ Russia pardons ex-policeman convicted of journalist's murder. France 24. 14 November 2023 [14 Novem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