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包
客家菜包,为台湾客家人的传统粄食之一,因外形有如装猪仔的竹笼,又称猪笼粄。虽然名称当中包含“包”字,但是材料与社会大众熟悉的的菜包不同,是以糯米皮包覆而成。客家人主要在农历过年及清明制作菜包,以敬奉神明或吊念祖先,祈求平安、吉利、好彩头。[1]
别称 | 猪笼粄 |
---|---|
类型 | 客家菜 |
起源地 | 台湾 |
主要成分 | 糯米、菜脯 |
台湾客家语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菜包/猪笼粄 |
四县腔 | coi bauˋ / zuˊ lungˊ banˋ |
海陆腔 | coiˇ bauˋ / zhuˋ lungˋ banˊ |
大埔腔 | coiˋ bau+ / zhu+ lung+ banˋ |
饶平腔 | coiˋ bauˇ / zhuˇ lungˇ banˋ |
诏安腔 | coi^ bauˇ / zhiˇ lungˋ banˋ |
南四县腔 | coi bauˋ / zuˊ lungˊ banˋ |
食材与做法
编辑- 糯米
- 萝卜干或萝卜丝
- 配料(菜脯、香菇、肉末等)
将萝卜丝、香菇、油葱、干虾皮等内馅炒过后,用糯米外皮包裹,即成一颗馅料丰富的菜包。[2]
参考文献
编辑这是一篇与食物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