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前夜 (游戏)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6年2月14日) |
《寄生前夜》(日语:パラサイト・イヴ,英语:Parasite Eve,台旧译“异魔”)是由Square(现Square Enix)开发并于1998年发行的生存恐怖题材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本游戏是小说《寄生前夜》的续集,由濑名秀明著作。是寄生前夜系列的第一作。
寄生前夜 | |
---|---|
| |
类型 | 动作角色扮演、生存恐怖 |
平台 | PlayStation |
开发商 | Square USA, Inc. |
发行商 | |
总监 | 时田贵司 |
制作人 | 坂口博信 |
编剧 | 鸨田隆 |
美术 | 野村哲也 |
音乐 | 下村阳子 |
系列 | 寄生前夜系列 |
模式 | 单人电子游戏 |
发行日 |
|
2002年,改编为漫画《寄生前夜之死亡歌姬》,由东立出版社发行、全两册。2011年2月,移植的《寄生前夜》宣布在北美登陆PlayStation Network。于2011年3月15日发布[1]。
游戏
编辑本作是一款动作角色扮演类的恐怖生存电子游戏[2]。动作环境自由,但游戏中的世界地图(曼哈顿地图)仅限于特定的目的地。当玩家走在一个“热点(Hot Spot)”时,会有机会随机遇敌。每一次相遇时,战斗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敌人突然的现身虽然没有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战斗画面,玩家势必会在看不见的屏障范围内,直到战斗结束,无论是击败所有的敌人,或者使用逃走指令。
在战斗中,游戏采用了可暂停时间的战斗系统,如同史克威尔的《放浪冒险谭》(2000年)[3][4][5]。在本游戏,玩家角色有着一个“ATB(活动时间轴)”的方式一时间采取行动。在等待轮到她时,玩家可左右移动躲避敌人的攻击。当每个回合,玩家可以用自己的武器装备按攻击键攻击,采用PE(能源)进行防守、协助或攻击,和使用物品、改变武器、护甲与逃避战斗。如果玩家选择攻击,战斗短暂会暂停[3][6],一个圆顶的出现象征着武器的范围[2][3],让玩家在范围内作用的目标或敌人[3][6]。如果敌人正在你的范围之外,那出手就会失败。在出手的场地内,造成的伤害会比正常的还高。当玩家决定使用寄生能力时,就必须从菜单中选择所需的PE技能。这同样适用于武器,防具或项目,但如果玩家要选择逃避,那经验值将会丢失。寄生能量的补充,会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回复。
如果不是在战斗中,玩家改变武器和防具的属性与效果时就要在超级工具的选项中[2]。当玩家选择了“调整”选项时,选择将要改变武器和武器从该属性或效果将会采取。一个游戏的主要RPG元素是基于经验的水平。每当玩家的等级提升,他/她的属性上去和BP(积分)增加。这些点可以分配到ATB、项目能力、武器或防具的属性。
EX-游戏
编辑当游戏完结后,一个名为“EX-游戏”的新模式就会被解锁。和正常的游戏不同,玩家可以探访警局每一个项目,游戏开始时,原第一局游戏结束后,当中的最后武器、护甲、积分(BP)都还能使用。不过,和正常游戏最大的差别是在隐藏关卡克莱斯勒大厦作耐力上的考验。
在克莱斯勒大厦的测验中,而在击败一个BOSS后,可让玩家只每十层楼保存一次有机会。这里的物品、武器、能量-ups或敌人在这都较为高阶。最好的物品、护甲和武器都伴随着交换卡片,允许玩家进行自定义的使用武器,并获得工具和超级工具包。还应当注意的是,每一层楼(除1、10、20、30、40、50、60、70-77楼)是随机的,所以每一层就像一个迷宫。在最后77楼的BOSS是阿雅的姐姐玛雅的外型。
情节
编辑这个游戏的故事设定在原作小说后,发生在于1997年美国纽约。这一事件开始于12月24日起至12月29日。
故事的主角是阿雅·布莱亚(Aya Brea),是纽约的一名女警官。她一天在观看歌剧时,歌剧院发生了离奇的人体自燃。她在追查过程中,竟发现这一切竟与自己和死去的姐姐玛雅(Maya)有关。阿雅是一个可以控制线粒体强大能量的特殊人类,她在追查线粒体凶犯的时候,她的特殊能力帮了她很大的忙,也使她避免自燃。在6天的故事中,已经进化的线粒体不断在破坏这个世界,也使很多无辜的人被害。阿雅逐渐明白了已经进化的线粒体的阴谋,也了解了自己的特殊能力。阿雅在朋友和科学家的帮助下,竭力阻止线粒体更大的破坏,最终消灭了已经聚合的进化线粒体。这个游戏必须打第二遍的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结局,阿雅将和已经死去的姐姐玛雅能短暂相见,最后将借玛雅细胞进化的线粒体生物Eve消灭。
发展
编辑此游戏为是史克威尔著名第一部游戏被评为成熟的ESRB。相较于以前的史克威尔,《寄生前夜》的开发团队包括日本和美国的工作人员,尤其在美国的生产了很大一部分[7]。在北美市场较早的副本被打包于《史克威尔在PlayStation 1998珍藏的CD VOL.1》,是未来史克威尔游戏演示的集合。
原声
编辑由下村阳子组成的游戏的配乐,包括主旋律“Primal Eyes”。结束声乐歌曲“Somnia Memorias”是由Shani Rigsbee执行。比分会见了很大的一致好评。这是被称为她的更多的原创配乐之一,利用影响力来自于歌剧和电子乐。下村说,她试图撰写的“无机”音乐的游戏,她描述的是为游戏开发者的“独特东西”[8]。一个独立的《寄生前夜混音》专辑也被释放,包含10首曲目混音来自原游戏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下村对这个想法的作品来自一个简单的建议,游戏的音乐进行混音,而不是重新排列[8]。“Somnia Memorias”也包括在2001年的《史克威尔音乐作品集》中[9]。
寄生前夜原声大碟曲目 | |
---|---|
Disc 1 (52:34)
1. "Primal Eyes" - 2:21
3. "Overture [from opera "La mia verita"]" - 2:16
13. "Out of Phase" - 4:02
18. "Phrase of Mitochondoria" - 0:42
22. "Missing Perspective" - 3:40
|
Disc 2 (54:40)
1. "Matrix" - 2:44
7. "A Piece of Remain" - 1:20
12. "Theme of Aya [Reprise]" - 1:14
15. "Consensus" - 1:56
18. "Influence of Deep -CM Version-" - 2:43
|
寄生前夜混音曲目 |
---|
Disc One (63:25)
|
评价
编辑评价 | ||||||||||||||||||||||||||||||||
---|---|---|---|---|---|---|---|---|---|---|---|---|---|---|---|---|---|---|---|---|---|---|---|---|---|---|---|---|---|---|---|---|
|
《寄生前夜》收到了积极的评价。它在GameRankings获得了76.72%的评分[10]和Metacritic的81/100[12]。
截至2003年3月,本作已售出194万份,包含在日本售出105万份与其他国家的89万份[23]。本作在日本的1998年畅销游戏榜中站上第7名[24]。本作曾以索尼的精选游戏名义,于北美再版发行[25]。在2000年《Fami通》的读者投票中,本作为“100大PlayStation平台游戏”中第16名[26]。2010年GamesRadar提出“7大需要高清重制的90年代游戏”,本作列名其中[27]。
参考文献
编辑- ^ Spencer (编). Parasite Eve Infecting PlayStation Network In North America. Siliconera. 2011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 ^ 2.0 2.1 2.2 Sean Ridgeley. Parasite Eve released on PlayStation Network. Neoseeker. 2011-03-15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0).
- ^ 3.0 3.1 3.2 3.3 Jeremy Parish. Retronauts: Volume 4 - Yasumi Matsuno. 1UP.com. 2006-03-18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 ^ Jeremy Parish. Parasite Eve 3: Square teases us with a hint of heroine Aya Brea. 1UP.com. 2007-09-21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3).
- ^ David Canter, "Parasite Eve" by SquareSoft,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1998-09-29: 7 [2011-04-09][失效链接]
- ^ 6.0 6.1 Ben Dutka. Vagrant Story Spins A Tale On US PSN. PSX Extreme. 2011-02-28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2).
- ^ Yoko Shimomura (Kingdom Hearts, Parasite Eve Composer) Interview. 1up.com. 2006-03-28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6).
- ^ 8.0 8.1 RocketBaby's interview with Yoko Shimomura. RocketBaby.net. 2002 [200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05).
- ^ Square Vocal Collection. RPGamers.net. [200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2).
- ^ 10.0 10.1 Parasite Eve for PlayStation. GameRankings.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4).
- ^ Parasite Eve. GameStats.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 ^ 12.0 12.1 Parasite Eve for PlayStation Reviews. Metacritic.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 ^ Romero, Joshua. Parasite Eve - Overview. Allgame.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 ^ Parasite Eve.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1998.
- ^ Chinn, Marty. Famitsu Top 120 PlayStation games. Gaming-Age.com. 2000-06-23 [200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 ^ Parasite Eve - PlayStation - Review. Game Informer. September 1998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09-12).
- ^ Scary Larry. Parasite Eve Review for PlayStation on GamePro.com. GamePro. 1998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13).
- ^ Baldric. Parasite Eve. Game Revolution. September 1998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 ^ Kasavin, Greg. Parasite Eve Review. GameSpot. 1998-04-28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 ^ Nelson, Randy. Parasite Eve. IGN. 1998-09-14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 ^ Parasite Eve. Official U.S. PlayStation Magazine. 1999-03-20.
- ^ Review: Parasite Eve. PlayStation: The Official Magazine. 2002-06-14.
- ^ February 2, 2004-February 4, 2004 (PDF). Square-Enix.com. [2008-1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2-13).
- ^ The Magic Box - 1998 Top 30 Best Selling Japanese Console Games. The-MagicBox.com. [200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 ^ IGN Staff. PlayStation Greatest Hits: Complete List. IGN. 2002-01-09 [200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0).
- ^ IGN Staff. Famitsu Weekly PlayStation Top 100. IGN. 2000-11-20 [200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 ^ The Top 7... '90s games that need HD remakes | GamesRadar.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