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

纽约州一个县以及纽约市一个区

曼哈顿(英语:Manhattan聆听i/mænˈhætən, mən-/)是美国纽约市五个行政区之中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区,范围与纽约县(New York County)相同。这个行政区主要由曼哈顿岛组成,并由东河哈得孙河以及哈莱姆河包围,并同时包括邻近的一些小岛屿和唯一在北美本土大陆上的飞地大理石山。曼哈顿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1][2][3],也是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所在地[4]下曼哈顿华尔街是世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5],有高达1.2万亿的本地生产总值[6],并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这两个证券交易所。它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全世界最昂贵之一[7],此外有许多跨国企业在此设立总部。

曼哈顿
Manhattan
纽约市行政区纽约州
纽约县
New York County
2019年时的曼哈顿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2019年时的曼哈顿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曼哈顿位于纽约市的位置(红色)
曼哈顿位于纽约市的位置(红色)
坐标:40°43′42″N 73°59′39″W / 40.7283°N 73.9942°W / 40.7283; -73.9942
国家 美国
 纽约州
纽约县
纽约市
定居1624年
政府
 • 类型行政区(纽约市)
 • 行政区长盖尔·布鲁尔(D)
—(曼哈顿区)
 • 检察官小塞勒斯·凡斯
—(纽约县)
面积
 • 总计33.77 平方英里(90 平方公里)
 • 陆地22.96 平方英里(60 平方公里)
 • 水域10.81 平方英里(30 平方公里)
人口(2013年)
 • 总计1,626,159人
 • 密度70,517.9人/平方英里(27,227.1人/平方公里)
时区ESTUTC-5
 • 夏时制EDTUTC-4
网站www.mbpo.org
“曼哈顿”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曼哈顿、纽约县
台湾曼哈顿、纽约郡
港澳曼克顿、纽约县
旧译民铁吾

纽约县是美国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县[8]。根据2010年的美国人口调查,它拥有1,585,873的居民[9],面积22.96平方英里(59.5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英里有69,071的人口(26,668人/km²),也使它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全国其中一个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近$100,000的PCI[10]。它是纽约市仅次于布鲁克林皇后区后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却是面积最小的。

由于每年有高达5,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故曼哈顿的不少景点都是世界知名的[11][12][13]。其中,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14][15][16][17][18]和“世界的中心点”[19][20][21]时报广场是璀璨夺目的百老汇剧院的中心点[22]、全世界其中一个最繁忙的行人过路处[23][24]以及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点[25]。这个行政区也拥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桥梁、摩天大厦[26]以及公园;曼哈顿华埠是整个西半球最大的华人聚居地[27][28][29][30]格林尼治村石墙酒吧被认为是LGBT权利运动的催化剂[31][32]。曼哈顿也同时拥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学[33],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学府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洛克斐勒大学[34]。由于纽约市是于曼哈顿的南端创立,故此纽约市政府的所在地纽约市政厅也位于此。

纽约的五个行政区概观
辖区 人口 陆地面积
行政区 2012年
7月1日估计
平方
英里
平方
公里
曼哈顿 纽约 1,619,090 23 59
布朗克斯 布朗克斯 1,408,473 42 109
布鲁克林 国王 2,565,635 71 183
皇后区 皇后 2,272,771 109 283
史泰登岛 里士满 470,728 58 151
8,336,697 303 786
19,570,261 47,214 122,284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调查局[35][36][37]

名称

编辑

曼哈顿(Manhattan)这个名称来源自"Manna-hata",最早出自罗伯特·朱艾特(Robert Juet)1609年的航海日志中。他是亨利·哈得孙率领的半月号英语Halve Maen指挥船上的一名官员[38]。1610年的一张地图上已经将此地的毛里求斯河(Mauritius River,今哈得逊河)的东西两岸标注为“Manna-hata”。而“曼哈顿”一词是从当地原住民莱纳佩人的语言中翻译来的,在原住民语言中原意指“多山的岛屿”[39]

纽约县是美国所有县份中仅有的与所在州同名的七个县之一。其他六个则是阿肯色县夏威夷县爱达荷县艾奥瓦县俄克拉荷马县犹他县

美国邮政系统对于寄往曼哈顿的地址偏好“New York, NY”多于“Manhattan, NY”[40]

历史

编辑
 
1873年曼哈顿和纽约市鸟瞰图
 
1931年曼哈顿和纽约市鸟瞰图

“曼哈顿”(意为“多丘之岛”或“陶醉之地”)这个名字来自于阿尔冈昆诸语,这族人是已知最早居住在此岛上的部落。传说此岛是用总价24美元的念珠和其他小玩意儿买下的。1624年,荷兰人在这里定居,当时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后来荷兰人为英国人所驱逐,新阿姆斯特丹也因而改名为纽约。

纽约县这个名字,来自于纪念英国约克公爵詹姆斯·斯图尔特,此人后来成为英王詹姆斯二世。纽约市纽约州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的。纽约县是纽约州1683年成立时候的十二个县之一。此县一开始的领土面积和今日一样。1873年,现在的布朗克斯地区的西部被划分进纽约县;1895年其余部分也划入。1898年,五个区组成了纽约市;虽然在“区”上来讲,曼哈顿和布朗克斯是不同的,但从“县”上来讲双方仍然属于同一个纽约县。1914年,之前从威斯特彻斯特县中分离出来的那一片地方重新命名为“布朗克斯县”,纽约县的面积也再一次减少到如今的大小。

 
约1931年至1933年之间拍摄的曼哈顿和纽约市鸟瞰图

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区。纽约城市圈的人口在30年代超过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特大城市[41]大萧条时期,改革家菲奥雷洛·拉瓜迪亚当选市长,带领纽约复苏,同时坦慕尼协会垮台,结束其八十年的政治霸权[42]

随着纽约市人口稳定增长,工会组织为工人阶级带来了新的保护措施和富裕,在拉瓜迪亚的领导下,纽约市政府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革。尽管经历了大萧条,一些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还是于1930年代在曼哈顿落成,其中包括许多仍然是城市天际线一部分的装饰风艺术杰作,最著名的是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广场30号

地理

编辑
 
曼哈顿岛

纽约市是由五个区(Boroughs)组成,然而从另一个行政角度划分的话,市又分别由五个县组合(和五个区的边界分别相同),这点和美国其他地方“县大于市”的情况不同:

纽约县和曼哈顿区的边界相同,隶属纽约市(但县之下并无更细的行政区划分)。面积包括整个曼哈顿岛(Manhattan Island),东河(East River)、哈莱姆河(Harlem River)与哈德孙河环绕。也包括一些小岛,如总督岛(Governors Island)、自由岛(Liberty Island,旧称贝德罗岛“Bedloe's Island”)、一部分的埃利斯岛(Ellis Island,又译爱丽丝岛)、罗斯福岛(Roosevelt Island,旧称“Welfare Island”,再前称“Blackwell Island”)、吴丹岛(U Thant Island,官方名字为“Belmont Island”),以及唯一连接北美大陆的大理石山(Marble Hill),和布朗克斯区接壤。大理石山原来是曼哈顿岛的一部分,不过在19世纪末期,为了改善哈莱姆河航运修建了哈莱姆运河,将这个地区与曼哈顿岛分离开来。最后,原来在这部分和布朗克斯之间的渠道也被填平,使其和北美大陆相连。

曼哈顿岛长21.5千米,最宽处为3.7千米。美国人口调查局数据表明,纽约县(即曼哈顿区)总面积为87.5平方千米:59.5平方千米为土地,28.0平方千米为水域;水域占全部面积的32.01%。

曼哈顿西邻新泽西州,东北方是布朗克斯区,东面和南面的布鲁克林区皇后区均位于长岛;它通过桥梁和隧道等与这些地方相连。曼哈顿和史泰登岛之间唯一的直接连接是经由渡轮完成。

法律与政府

编辑

纽约市的这五个县一样,都没有县政府,但是都拥有县法院和县地方检察官等等。纽约市这五个区都有自己的区长,但今日已经没有任何重大权力。

曼哈顿官方上是纽约县的县政府所在地,但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纽约县的边界和曼哈顿一样,并不包括其他的地区。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6561,000—    
16986,788+578.8%
171110,538+55.2%
173011,963+13.5%
17318,628−27.9%
175615,710+82.1%
177321,876+39.2%
177423,600+7.9%
178229,363+24.4%
179033,131+12.8%
180060,489+82.6%
181096,373+59.3%
1820123,706+28.4%
1830202,589+63.8%
1840312,710+54.4%
1850515,547+64.9%
1860813,669+57.8%
1870942,292+15.8%
18801,164,674+23.6%
18901,441,216+23.7%
19001,850,093+28.4%
19102,331,542+26.0%
19202,284,103−2.0%
19301,867,312−18.2%
19401,889,924+1.2%
19501,960,101+3.7%
19601,698,281−13.4%
19701,539,233−9.4%
19801,428,285−7.2%
19901,487,536+4.1%
20001,537,195+3.3%
20101,585,873+3.2%
20161,643,734+3.6%
Sources:[43][44][45]
来源:
U.S. Decennial Census[46]

纽约县是全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共有1,537,195人,73万8644户,及30万2105个常住家庭。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25849.9人。79万8144套住房的平均密度为13,421.8每平方千米。纽约县的种族构成为:白人54.36%,黑人17.39%,印第安人0.50%,亚洲裔9.40%,大洋洲裔0.07%,其他种族14.14%,还有4.14%混血。其中,27.18%的人口是拉丁美洲裔。45.8%的人口是非拉美裔的白种人。

欧洲裔居民的一些构成如下(2000):

美国人口调查局估测,2003年纽约县的人口已经增长到156万4798人。

下曼哈顿区(豪斯敦街以南)的种族构成与其他地方有很大差距。2000年普查显示,41%人口为亚裔,32%为非拉美裔的白种人,19%拉美裔和6%黑人;43%的人口为移民。原因是唐人街的人口占到了下曼哈顿区的55%。

一共有73万8644户,其中17.1%有18岁以下儿童;25.2%是配偶二人居住;12.6%是没有丈夫的女性户;59.1%不是家庭。48.0%户是单人居住;10.9%是65岁及以上老人独居。平均每户2人,每个家庭2.99人。

18岁以下人口占16.8%;18-24岁是10.2%;25-44岁是28.3%;45-64是22.6%;65岁及以上是12.2%。平均年龄是36岁。男女比例是90.3:100;男性比18岁及以上女性是87.9:100。

纽约县户均年收入是47030美元;家庭平均年收入是50229美元。男性为51856美元;女性为45712美元。人均年收入则是42922美元。20.0%的总人口和17.6%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31.8%的18岁以下人口和18.9%的65岁及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地标

编辑
 
2010年曼哈顿和纽约市鸟瞰图
 
曼哈顿华埠景象,纽约是亚洲外最大的海外华人聚居地[27]

教育

编辑

除了一些私立学校之外,曼哈顿境内的各级公共学校,是由纽约市教育局负责管理。

纽约公共图书馆(NYPL)的机构分布在曼哈顿、布朗克斯和史泰登岛三区,全市五区居民均可在此获得公共教育服务。

河流与港口

编辑

主要街道

编辑

曼哈顿的街道有大道(Avenue)和街(Street)两种命名方式,大道通常为南北向,街通则常为东西向。

公园

编辑

建筑

编辑
 
曼哈顿中城密集的高楼群
曼哈顿
曼哈顿全景

桥梁与隧道

编辑
 
桥梁及隧道为曼哈顿岛重要的联外要道

由于曼哈顿岛四周环水,因此桥梁隧道数量众多,是其一大特色。这些桥梁及隧道对曼哈顿的发展贡献甚钜,因为桥梁是民众往来曼哈顿及郊区间的必经通道,隧道亦然。但每逢上下班尖峰时刻,桥梁和隧道反而变成了交通瓶颈

道路东西分段

编辑

第五大道(Fifth Avenue)将曼哈顿分为东区和西区。同一条东西向的街,在第五大道以西则冠以“西”(如西27街,West 27th Street),以东则冠以“东”(如东休斯敦街,East Houston Street)等。曼哈顿街道命名体系在西布朗克斯区也采用。

上、下城的说法

编辑

在曼哈顿,“上、下城”的用法和其他美国城市有区别。在这里,上城(Uptown)指的是北部(哈德孙河上游),下城(Downtown)指的是南部(哈德孙河下游),如“上城列车”的意思是驶往北部的列车。休斯敦街以北,几乎所有东西走向的街道用数字标记,从南往北递增(反映岀当时的扩展是从南往北)。“上城”和“下城”一般指南北,不过“上城”有时候也特指曼哈顿岛北部(第59街以北),“下城”特指南部(第23或14街以南)。第23街和59街中间的部分称作中城(Midtown)。

在美国其他城市,“下城”(downtown)一般指中心商务区或闹市区。而曼哈顿有两个商业区,一个是南部的金融区,另一个是新的中城商业区。

在“下城”中,也包括“下曼哈顿”地区(Lower Manhattan)。此地区包括巴克利街和布鲁克林桥以南的所有地点。著名建筑有市政府、华尔街世界贸易中心原址等。

同样的,“上城”的最北部叫做“上曼哈顿”地区(Upper Manhattan)。由于距中城较远,此地区不及其他地方热闹,经常被视为和南布鲁克林一般的偏僻远郊。

虽然曼哈顿只是纽约市的一个区(或纽约县),但很多本地人在提到曼哈顿的时候都会用“城里”(The City)来称呼。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arry, Dan. "A Nation challenged: in New York; New York Carries On, but Test of Its Grit Has Just Begu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1, 2001. Accessed 2009-06-30. "A roaring void has been created in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the world."
  2. ^ Sorrentino, Christopher. "When He Was Sevente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6, 2007. Accessed 2007-12-22. "In 1980 there were still the vestigial remains of the various downtown revolutions that had reinvigorated New York's music and art scenes and kept Manhattan in the position it had occupied since the 1940s as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he world."
  3. ^ Bumiller, Elisabeth. "The Pope's visit: the cardinal; As Pope's Important Ally, Cardinal Shines High in Hierarc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8, 1995. Accessed 2007-12-18. "As the Archbishop of the media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Cardinal O'Connor has extraordinary power among Catholic prelates."
  4. ^ United Nations Visitors Centre. United Nations. [201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4). 
  5. ^ London lags New York as world financial capital. Copyright © 2013 MarketWatch,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11-12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6. ^ see references:
  7. ^ Morgan Brennan.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Billionaire Cities. Forbes. 2013-03-22 [201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4). 
  8. ^ Camille Mann and Stephanie Valera. World's Most Crowded Islands. The Weather Channel. [201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7). 
  9. ^ New York County, New York. Quickfacts.census.gov. [201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6). 
  10. ^ 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gov. 2009-04-23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11. ^ Patrick McGeehan. As City Closes In on 50 Millionth Visitor, British Couple to Be Feted. The New York Times. 2011-12-20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12. ^ NYC reaches goal of 50 million tourists. North Jersey Media Group. 2011-12-20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13. ^ NYC The Official Guide nycgo.com – nyc statistics. NYC & Company.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9). 
  14. ^ Big Apple History Arts and Entertainmen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 Thirteen/WNET New York 2005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5). 
  15. ^ Crossroads of the world – Times Square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imes Square. Times Square Distri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1). 
  16. ^ Times Square New York, NY Times Square. 2011 NYCTourist.com.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17. ^ Aditya Rangroo. Times Squar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 New York City Info. (C) 1980–2010 TimesSquare.com A Dataware Corporation Company. 2010-10-14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18. ^ Allan Tannenbaum. New York in the 70s: A Remembrance. The Digital Journalist.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0). 
  19. ^ Explore Manhattan Neighborhood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ka Times Squa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er Campus (2011-03-22). Retrieved on 2013-07-12.
  20. ^ Ewing, Michael. (2013-01-12) Ballin! Times Square Has Bigger Economy Than Pittsburg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bserver. Retrieved on 2013-07-12.
  21. ^ back in Times Square | Times Square New York Cit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8-13.. Timessquare.com (2009-10-30). Retrieved on 2013-07-12.
  22. ^ Times Squa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23. ^ Joshua Pramis. World's Most-Visited Tourist Attractions No. 1: Times Square, New York City. American Expres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October 2011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1). 
  24. ^ The Most Jivin' Streetscapes in the World. Luigi Di Serio. 2010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1). 
  25. ^ New York Architecture Images- Midtown Times Square. 2011 nyc-architecture.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5). 
  26. ^ Buildings in New York City.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7). 
  27. ^ 27.0 27.1 Sarah Waxman. The History of New York's Chinatown. Mediabridge Infosystems, Inc. [201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5). 
  28. ^ Chinatown New York City Fact Sheet (PDF). explorechinatown.com.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25). 
  29. ^ David M. Reimers. Still the Golden Door: the Third .... Google Books.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30. ^ Chinatown. Indo New York.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3日). 
  31. ^ Workforce Diversity The Stonewall Inn,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National Register Number: 99000562.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32. ^ Obama inaugural speech references Stonewall gay-rights riots. North Jersey Media Group Inc. 2013-01-21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33. ^ NY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abridge Infosystems, Inc.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1). 
  34.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org. [201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35. ^ 2011 borough population estimates are taken from the annual database of county population estimates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 specifically this Microsoft Excel spreadsheet for New York state's counties, Table 1.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for Counties of New York: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1, retrieved on May 13, 2012
  36. ^ County and City Data Book:2007 (U.S. Census Bureau), Table B-1, Area and Population, retrieved on July 12, 2008. New York County (Manhattan) was the nation's densest-populated county, followed by Kings County (Brooklyn), Bronx County, Queens County and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37. ^ American Fact Finder (U.S. Census Bureau): New York by County - Table GCT-PH1. Population, Housing Units, Area, and Density: 2000 Data Set: Census 2000 Summary File 1 (SF 1) 100-Percent Data, retrieved on February 6, 2009
  38. ^ Full Text of Robert Juet's Journal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5-18.: 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 Second Series, 1841 log book, Newsday. Retrieved 2007-05-16.[失效链接]
  39. ^ Holloway, Marguerite. "Urban tactics; I'll Take Mannahatt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6, 2004, accessed 2009-06-30. "He could envision what Henry Hudson saw in 1609 as he sailed along Mannahatta, which in the Lenape dialect most likely meant island of many hills."
  40. ^ Zip Code lookup for 10111. [2013-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1). 
  41. ^ New York Urbanized Area: Population & Density from 1800 (Provisional). Demographia.com. [200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42. ^ Allen, Oliver E. Chapter 9: The Decline. The Tiger – The Rise and Fall of Tammany Hall.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ISBN 0-201-62463-X. 
  43. ^ New York County (Manhattan Borough), New York State & County QuickFact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7-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44. ^ Campbell Gibson. Population of the 100 largest cities and other urban pl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90 to 1990.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the Census.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45. ^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6 Population Estimates - New York County, New York.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7-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46.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gov. [2016-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