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里,密度算符(英语:density operator)与其对应的密度矩阵(英语:density matrix)专门描述混合态量子系统的物理性质。纯态是一种可以直接用态向量 来描述的量子态,混合态则是由几种纯态依照统计概率组成的量子态。假设一个量子系统处于纯态 、……的概率分别为 、……,则这混合态量子系统的密度算符

白炽灯(1)发射出的光子处于完全随机偏振混合态(2),密度矩阵为

通过垂直平面偏振器(3)之后,光子处于垂直偏振纯态(4),密度矩阵为

注意到所有概率的总和为1:

假设 是一组规范正交基,则对应于密度算符的密度矩阵 ,其每一个元素

对于这量子系统,可观察量 期望值

是可观察量 对于每一个纯态的期望值 乘以其权值 后的总和。

混合态量子系统出现的案例包括,处于热力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系统、制备历史不确定或随机变化的系统(因此不知道到底系统处于哪个纯态)。假设量子系统处于由几个纠缠在一起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纯态,则虽然整个系统处于纯态,每一个子系统仍旧可能处于混合态。在量子退相干理论里,密度算符是重要理论工具。

密度算符是一种线性算符,是自伴算符非负算符(英语:nonnegative operator)、迹数为1的算符。关于密度算符的数学形式论是由约翰·冯·诺伊曼列夫·郎道各自独立于1927年给出。[1][2]:48-55[3]

纯态与混合态 编辑

假设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是纯态,则这量子态可以用态向量表示为   。几种纯态依照概率组成的量子态称为混合态。例如,假设一个量子系统处于纯态    的概率都为50%,则这量子系统处于混合态。密度矩阵专门用来表示混合态。任何量子态,不管是纯态,还是混合态,都可以用密度矩阵表示。

混合态与叠加态的概念不同,几种纯态通过量子叠加所组成的叠加态仍旧是纯态。例如,  是个纯态。

光子偏振案例 编辑

平面偏振
圆偏振
椭圆偏振
平面偏振(紫色)光波的电场(蓝色)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量(红色与绿色)。

光子的两种圆偏振态,右旋圆偏振态与左旋圆偏振态,分别以态向量    标记。光子也可能处于叠加态,例如,垂直偏振态与水平偏振态分别为    。更一般地,光子偏振所处于的叠加态可以表示为   ;其中,   是系数。这一般式可以表示平面偏振态、圆偏振态、椭圆偏振态等等。

假若让处于叠加态   的光子通过左旋圆偏振器,则出射的光子处于左旋圆偏振态   ;假若通过右旋圆偏振器,则出射的光子处于右旋圆偏振态   。对于这两种圆偏振模,光子强度都会减半,貌似意味着叠加态   的一半光子处于量子态   ,另一半处于量子态   ,但这种解释并不正确,处于量子态    的光子都有可能被垂直平面偏振器吸收,但是处于量子态   的光子不会被垂直平面偏振器吸收。

白炽灯发射出的光子是一种非偏振态光子,不能用叠加态   来描述。特别而言,与平面偏振态光子不同,它通过任何偏振器后都会失去50%强度,与圆偏振态光子不同,使用波片(waveplate)不能直接将它改变为平面偏振态光子。非偏振态光子可以描述为,处于   的概率是50%,处于   的概率是50%。它也可以描述为,处于垂直偏振态的概率是50%,处于水平偏振态的概率是50%。

非偏振态光子的量子态不是纯态,而是由几种纯态依照统计概率组成。它可以由50%右旋圆偏振态与50%左旋圆偏振态组成,或者,它可以由50%垂直偏振态与50%水平偏振态组成。这两种组合无法做实验辨识区分,因此它们被视为同样的混合态。密度算符含有混合态的所有资料,足够计算任何关于混合态的可测量性质。

混合态到底源自何处?试想非偏振态光子是怎样制成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处于动力学平衡的系统,这系统拥有很多个微观态(microstate),伴随每一个微观态都有其发生的概率(玻尔兹曼因子),它们会因热力学涨落(thermal fluctuation)从一个微观态变换到另一个微观态。热力学随机性可以解释白炽灯怎样发射非偏振光子。另一种方法是引入不确定性于系统的制备程序,例如,将光束通过表面粗糙的双折射晶体,使得光束的不同部分获得不同偏振。第三种方法应用EPR机制,有些放射性衰变会发射两个光子朝着反方向移动离开,这纠缠系统的量子态为   ,整个系统是处于纯态,但是每一个光子子系统的物理行为如同非偏振态光子,从分析光子子系统的约化密度算符,可以得到这结论。

一般而言,混合态时常会出现于几种纯态的统计性混合(例如热力学平衡)、制备程序的不确定性(例如光子可能移动于稍微不同路径)、包含在纠缠系统内的子系统(例如EPR机制)。

数学表述 编辑

纯态 编辑

假设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是纯态,则这量子态可以用态向量表示为   ,对应的密度算符定义为[4]:309-313

 

从密度算符的形式,可以推论密度算符是自伴算符

 

假设,物理量   是这量子系统的可观察量,其本征值 本征态   形成一个规范正交基   ,则对可观察量   做测量得到   的概率  [5]:96-99

 

其中,  是对应于本征态  投影算符[注 1] 迹数

做实验测量可观察量   获得的期望值

 

这种可观察量的期望值与迹数运算之间的关系称为迹定则(trace rule)。[6]:36对于不同的规范正交基,迹数是个不变量。采用任何规范正交基,都可以计算出同样迹数。[注 2]另外,概率公式与期望值公式对于密度算符都具有线性,这是很优良的性质,这意味着概率公式与期望值公式也适用于几个密度算符的线性组合。

由于   被归一化, 密度算符的迹数为1:

 

对于任意归一化量子态  

 

所以,密度算符是非负算符(nonnegative operator)。

混合态 编辑

将先前纯态密度算符的定义式加以延伸,假设在一个量子系统处于纯态     、……的概率分别为     、……,则这混合态量子系统的密度算符  [4]:311-313

 

每一个概率都是非负实值,所有概率的总和为1:

 
 

按照“无知诠释”,这种量子系统确定是处于某个纯态 ,但是无法知道到底是哪一个纯态。这种可以用无知诠释来论述的量子系统称为“真混合物”(proper mixture),否则,称为“瑕混合物”(improper mixture)。[7][注 3]

回想在纯态段落里,概率公式与期望值公式对于密度算符都具有线性,这意味着对于混合态的密度算符,这些公式也都适用。加以延伸后的密度算符,也具有先前纯态的密度算符所拥有的性质:

  • 密度算符是自伴算符: 
  • 密度算符的迹数为1: 
  • 对可观察量   做测量得到   的概率为  
  • 做实验测量可观察量   获得的期望值 
  • 密度算符是非负算符: 

由于密度算符   是自伴算符,它具有谱表示

 

其中, 本征值 本征态,所有   形成一个规范正交基

按照自伴算符的定义,每一个本征值   是它自己的共轭:

 

由于密度算符   是非负算符,每一个本征值   都是非负值。

由于密度算符   的迹数为1,

 

给定一个量子系统,其所有可能的密度算符组成一个凸集。假设   属于这凸集,则   也属于这凸集;其中,  是系数, [2]:51

用密度算符辨认纯态与混合态 编辑

由于纯态的密度算符定义式为[4]:311-313

 

所以纯态的密度算符具有特征

  •  
  •  

否则,非纯态的密度算符遵守关系式

 

另外,将纯态的密度矩阵   对角化后,只能有一个对角元素等于1,其它对角元素都等于0,例如,一种形式为[8]:178-183

 

量子态的纯度英语purity (quantum mechanics)  定义为

 

纯态的纯度为1。处于N维希尔伯特空间、完全混合的混合态,其对角元素的数值为  、非对角元素的数值为0,其纯度为 [6]:40-41

冯诺依曼熵是另一种描述量子态混合程度的量度。

连续性本征态基底 编辑

位置是一种连续性可观察量,具有连续性本征值谱,用这种可观察量的连续性本征态为基底,密度矩阵   含有两个位置参数   [8]:186

 

可观察量   的期望值为

 

复合系统 编辑

假设密度算符为   的复合系统是由两个子系统    组成,这两个子系统的物理行为分别由其对应约化密度算符(reduced density operator)    描述:[4]:120-125,128-129[注 3]

 
 

其中,   分别是对于子系统  偏迹数(partial trace)。

这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没有任何量子关联或经典关联),当且仅当    张量积

 

约化密度算符 编辑

约化密度算符最先由保罗·狄拉克于1930年提出[9]。假设两个希尔伯特空间  规范正交基分别为  ,分别在这两个希尔伯特空间  的两个子系统  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其量子态为纯态 ,其密度算符 

 

取密度算符 对于子系统 偏迹数,可以得到子系统 的约化密度算符 

 

例如,纠缠态 ,其子系统 的约化密度算符 

 

如同预想,这公式演示出,子系统 的约化密度算符 为混合态。

范例 编辑

 
设定施特恩-格拉赫实验仪器的磁场方向为z-轴,入射的银原子束可以被分裂成两道银原子束,每一道银原子束代表一种量子态,上旋 或下旋 

如右图所示,使用z-轴方向的施特恩-格拉赫实验仪器,可以将入射的银原子束,依照自旋的z-分量   分裂成两道,一道的   为上旋,标记为   ,另一道的   为下旋,标记为  

z-轴方向 编辑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x-轴方向 编辑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y-轴方向 编辑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 态向量: 
密度矩阵: 

完全随机粒子束 编辑

完全随机粒子束的量子态不是纯态,它可以由50%   纯态与50%   纯态组成:

 

它也可以由50%   纯态与50%   纯态组成:

 

另外,它还可以由50%   纯态与50%   纯态组成,因此可见,不同的组合仍可得到同样的混合态。

一般而言,完全随机粒子束的   密度矩阵   ,经过对角化之后,可以写为[8]:186

 

热平衡态 编辑

对于一组能量本征态 热平衡下的混态

 

其中 ,以及 配分函数。对于不含时哈密顿算符,热平衡的混态是不随时间演化的。[10]

冯诺依曼方程 编辑

薛定谔方程描述纯态怎样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化,冯诺依曼方程描述密度算符怎样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化。实际而言,这两种方程等价,因为它们彼此都可以推导出对方。假设,在时间   ,量子系统的密度算符为

 

其中,量子系统在时间   处于纯态   的概率是  

假若不搅扰这量子系统,则概率   跟时间无关。在时间   ,纯态   遵守含时薛定谔方程

 

其中,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 哈密顿算符

所以,冯诺依曼方程表示为[11][12]

 

其中,方括弧代表对易算符

注意到只有当采用薛定谔绘景时(必须采用薛定谔绘景来计算密度算符)这方程才成立,虽然这方程看起来很像海森堡绘景海森堡方程,唯一差别是关键的正负号:

 

其中,  是某种采用海森堡绘景的算符。

在海森堡绘景里,密度算符与时间无关,正负号差别确使期望值   对于时间的导数会得到与薛定谔绘景相同的结果。[注 4]

假若哈密顿算符不含时,则可从冯诺依曼方程推导出

 

冯诺依曼熵 编辑

 
对于两体纯态系统,冯诺依曼熵   (竖轴)与本征值   (横轴)之间的关系曲线。

量子统计力学(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里,冯诺依曼熵(von Neumann entropy)是经典统计力学关于概念的延伸。对于密度矩阵为   的混合态,冯诺依曼熵定义为[13]:301

 

这公式涉及到矩阵对数(logarithm of a matrix),似乎很难计算,[注 5]但密度算符   是自伴算符,具有谱表示[8]:186-188

 

其中, 本征值 本征态,所有   形成一个规范正交基

因此,可以将密度矩阵   对角化,将冯诺依曼熵更简单地以对角化后的密度矩阵   定义为

 

冯诺依曼熵   又可以写为

 

从这形式,可以推论冯诺依曼熵与经典信息论里的香农熵(Shannon entropy)相关。[13]

在这里,可以视每一个本征值   为处于本征态   的概率。假若某事件的发生概率为零,则这事件不应贡献出丝毫冯诺依曼熵。从数学而言,以下极限为零:

 

因此,可以采用约定

 

纯态的冯诺依曼熵为零,因为其密度矩阵对角化之后,只有一个元素为1,其它均为0。即所有对角元素   必定满足   

完全随机混合态的   密度矩阵,其冯诺依曼熵  

 

假若,将冯诺依曼熵视为量子系统失序现象的一种量度,则纯态拥有最小的冯诺依曼熵   ,而完全随机混合态拥有最大的冯诺依曼熵  

每一次做投影测量,冯诺依曼熵都会增加,永远不会减少,但是,对于广义测量(generalized measurement),冯诺依曼熵可能会减少。[14][15]混合态的冯诺依曼熵永远不小于零。因此,纯态可以通过投影测量改变为混合态,但是,非纯态的混合态永远无法通过投影测量改变为纯态。投影测量这动作促成了一种基本不可逆性的对于密度算符的改变,如同波函数坍缩。实际而言,相当反直觉地,投影测量这动作抹除了复合系统的量子相干性。更详尽内容,请参阅条目量子退相干

一个量子系统的子系统可以从混合态改变为纯态,但是所附出的代价是其它部分的冯诺依曼熵会增加,就好似将一个物体放进冰箱来降低其,冰箱热交换器外的空气会变暖,而所增加的熵会比物体所减少的熵更多。更详尽内容,请参阅条目热力学第二定律

参阅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对于本征态   的投影算符   ,假若作用于量子态   ,则会得到   与对应概率幅的乘积:
     
    其中,  是在本征态   里找到  概率幅
  2. ^ 给定两个规范正交基   ,对于任意算符  
     
    因此,对于不同的规范正交基,迹数是个不变量。
  3. ^ 3.0 3.1 量子退相干里,约化密度算符代表的是反常混合物,它不能被视为处于某个未知的纯态;它是依赖环境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的非对角元素趋于零,实际而言,这些非对角元素所表现的量子相干性已被迁移至环境,只有从整个密度算符才能查觉到这量子相干性的存在。[6]:48-49
  4. ^ 在薛定谔绘景里,纯态随着时间而演化的形式为
     
    因此,密度算符与时间无关:
     
    采用薛定谔绘景来计算密度算符这动作很合理,因为密度算符是由薛定谔左矢与薛定谔右矢共同组成,而这两个向量都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演进。
  5. ^ 矩阵对数(logarithm of a matrix)也是矩阵;后者的矩阵指数等于前者。这是纯对数的推广。这运算是矩阵指数的反函数。并不是所有矩阵都有对数,有些矩阵有很多个对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von Neumann, John, Wahrscheinlichkeitstheoretischer Aufbau der Quantenmechanik, Göttinger Nachrichten, 1927, 1: 245–272 
  2. ^ 2.0 2.1 Ballentine, Leslie. Quantum Mechanics: A Modern Development 2nd, illustrated, reprint. World Scientific. 1998. ISBN 9789810241056. 
  3. ^ Fano, Ugo, Description of States in Quantum Mechanics by Density Matrix and Operator Techniques,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957, 29: 74–93, Bibcode:1957RvMP...29...74F, doi:10.1103/RevModPhys.29.74. 
  4. ^ 4.0 4.1 4.2 4.3 Laloe, Franck, Do We Really Understand Quantum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1-107-02501-1 
  5. ^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2nd ed.), Prentice Hall, 2004, ISBN 0-13-111892-7 
  6. ^ 6.0 6.1 6.2 Maximilian A. Schlosshauer. Decoherence: And the Quantum-To-Classical Transitio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 January 2007. ISBN 978-3-540-35773-5. 
  7. ^ Bernard d' Espagnat.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Advanced Book Program, Perseus Books. 1999. ISBN 978-0-7382-0104-7. 
  8. ^ 8.0 8.1 8.2 8.3 Sakurai, J. J.; Napolitano, Jim,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2nd, Addison-Wesley, 2010, ISBN 978-0805382914 
  9. ^ Dirac, P. A. M. Note on Exchange Phenomena in the Thomas Atom.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08, 26 (3): 376. Bibcode:1930PCPS...26..376D. doi:10.1017/S0305004100016108. 
  10. ^ {S. VanEnk, "Mixed states and pure states," [Online Note]. University of Oregon. Available: https://pages.uoregon.edu/svanenk/solutions/Mixed_states.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September 25, 2023]}
  11. ^ Breuer, Heinz; Petruccione, Francesco, The theory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110, ISBN 9780198520634 
  12. ^ Schwabl, Franz, Statistical mechanics: 16, 2002, ISBN 9783540431633 
  13. ^ 13.0 13.1 Bengtsson, Ingemar; Zyczkowski, Karol. Geometry of Quantum States: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Entanglement 1st. 
  14. ^ Nielsen, Michael; Chuang, Isaac,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3503-5 . Chapter 11: Entropy and information, Theorem 11.9, "Projective measurements cannot decrease entropy"
  15. ^ Everett, Hugh, The Theory of the Universal Wavefunction (1956) Appendix I. "Monotone decrease of information for stochastic processes", The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Princeton Series in Phys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28–129, 1973, ISBN 978-0-691-08131-1